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典文学风格论有其发生、发展和最后完成的几个阶段。本文对中国古典文学风格论的形成进行了探寻,试图挖掘中国古典文学风格理论的源起。    首先,中国古典文学风格论奠基于先秦。先秦的“诗言志”理论为中国古典文学风格论向着抒情的风格方向发展奠定了基石,诗乐作用方式的理论则进一步促成了这一趋势的定向化。先秦时期,季札、孟子、荀子对中国古典文学风格论的形成立下了肇创之功。    其次,中国古典文学风格论酝酿于两汉。司马迁首开了重视作家作品研究的风气,这对中国古典文学风格论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东汉时期,王充为寻根探源地研究作家个性形成的原因,为从主观因素上探讨艺术风格的构成和多样性,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第三,中国古典文学风格论成形于魏晋。魏晋时期,曹丕的《典论·论文》可称为中国古典文学风格论的开山之作,它使中国古典文学风格论的胚胎趋向成形;陆机的《文赋》继承和发展了曹丕的风格论,论证了抒情文学风格形成的全过程,把“物感”说引入风格论,扩大了风格论的研究范围,对中国古典文学风格论的形成作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第四,中国古典文学风格论成就于齐梁。齐梁时代,促使中国古典文学风格论日趋成熟的客观因素很多,而历经宋、齐、梁三代的刘勰,则是集中国古典文学风格论之大成者,他在文论巨著《文心雕龙》中构筑了一个完整的抒情文学的风格体系,最后完成了中国古典文学风格论的创造。    总之,中国古典文学风格论历经几代,到齐梁时代已发展成为比较完整的文学理论,对后世文学理论的发展和文学创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