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世纪中国谍战电视剧以2002年的《誓言无声》肇始,谍战剧的创作便逐渐繁盛起来。紧接其后惊起收视波澜的《暗算》成为谍战剧如火如荼发展的真正滥觞,而2009年热播的《潜伏》成为新世纪以来中国谍战电视剧的一个高峰,催生了此后谍战剧新一轮的创作及收视热潮。《潜伏》之后,谍战电视剧跟风之作大量涌现,虽然2010年的《黎明之前》、《内线》等谍战剧仍然掀起不小的收视热潮,但已然没能翻越《潜伏》所创下的收视成绩。2011年的《借枪》及2012年的《悬崖》等为代表的谍战剧在荧屏上仍然“谍影重重”,但此时在创作上落入窠臼的谍战剧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从整体上对新世纪谍战剧的产生与发展的脉络作出梳理,分析其成熟的标志及其发展所面临的困境,最后从商业制作及思想内涵上探讨新世纪谍战剧继续发展的可能性,尝试向内寻求谍战剧继续发展的突破之路。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绪论包括问题缘起、文献资料及理论方法三个部分,介绍了问题研究的意义与本课题研究情况以及进行研究所运用的理论与方法等内容。第二章进入论文的主体部分,对谍战剧的概念界定与发展轨迹两个主要问题作出分析和论述,其中分析了反特剧与谍战剧的异同,指出反特剧是新世纪谍战剧的先声和原型,对谍战剧的概念作出了界定。在梳理新世纪谍战剧的发展脉络这一问题上,总结了谍战剧史上的三次浪潮,主要对新世纪谍战剧的产生和发展的轨迹作出梳理。第三章提出了新世纪谍战剧成熟的三个主要标志,并展开具体阐述。第一个明显标志即类型模式的形成,情节制作达到极致。第二个标志是类型融合与嬗变,从思想内涵来看,谍战剧出现了从主导意识形态的政治需要向娱乐化、生活化的审美诉求转变。从创作及制作来看,谍战剧吸收、融合了许多其他类型元素,包括借鉴美剧元素打造谍战剧的情节,使谍战剧更具可看性。第三个标志是谍战剧与市场成功呼应,新世纪谍战剧的成熟是市场化的一种结果。本章提出新世纪谍战剧的盛行是权谋文化与市场合流的结果,谍战剧利用了受众对权谋文化的诉求,通过革命外衣的包装使其具有了一种正当性,以此迎合主导意识形态与市场,权谋文化是谍战剧产生及盛行的文化土壤。第四章在前面两章的基础上提出新世纪谍战剧落入困境的主要原因,着重论述谍战剧的创作困境、政策制衡及文化失衡等问题,并通过分析问题提出突破之路。本章提出了谍战剧的宗旨是“反谍战”。新世纪谍战剧除了在制作水准及类型融合上寻求突破之外,在精神内涵上应当回归到“反谍战”的宗旨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