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选择性颈神经根阻滞联合药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部分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5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对照组(A组)给予口服普瑞巴林(Pregabalin,PGB)、塞来昔布(celecoxib,CLB)和度洛西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选择性颈神经根阻滞联合药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部分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5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对照组(A组)给予口服普瑞巴林(Pregabalin,PGB)、塞来昔布(celecoxib,CLB)和度洛西汀(duloxetine,DLX)治疗,实验组(B组)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MRI结果,采用超声引导下选择性颈神经根阻滞治疗,口服用药及其它与A组相同;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天、1周、2周、4周和8周的数字疼痛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NRS)和情绪评分(emotional scale,ES);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The 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记录B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选择性颈神经根阻滞(selective cervical nerve root block,SCNRB)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变化,阻滞平面、次数及穿刺并发症例数;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性指标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trophil,NEU)、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和免疫炎性因子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结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第3天、1周、2周、4周和8周的NRS评分和ES评分均明显降低(均P<0.05);与A组相比,B组在治疗后第3天、1周、2周、4周的NRS评分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第8周的NRS评分显著低于A组(P0.05),具有可比性;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ND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与A组相比,治疗后B组患者NDI评分降低更明显(P0.05)。B组治疗后阻滞平面与病变神经支配区域一致例数占84%,无气胸、穿刺部位感染、局麻药中毒、神经根损伤、全脊髓麻醉等穿刺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炎性指标WBC、NEU、CRP及免疫炎性因子IL-6、TNF-α均明显降低(均P<0.05),与A组相比,治疗后B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选择性颈神经根阻滞联合药物治疗能明显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缓解患者焦虑情绪,降低免疫炎性因子IL-6、TNF-α的表达,减轻神经根炎性反应。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术前口服或静脉补钾预防胃肠手术术中低钾血症发生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拟行胃肠手术患者共30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口服补钾一天组(O组)、静脉补钾一天组(I组)、口服补钾两天组(OT组)、静脉补钾两天组(IT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五组,每组60例。O组患者于术前一天口服10%氯化钾溶液30ml,一日三次,每次10ml;OT组患者于术前两天每日口服10%氯化钾溶液30ml,一日三次,每次
背景及目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istone deacetylases 2,HDAC2)是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HDACs)家族的一种非常重要的亚型,研究表明,HDAC2是调节炎症基因表达的关键因子,目前已被证实其与呼吸系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许多疾病相关。在动物模型实验中,上调HDAC2蛋白的表达,可以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在细胞实验中,上调HDAC2蛋
第一部分治疗前18F-FDG PET/CT显像代谢参数及DWI成像ADCmean值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探讨治疗前18F-FDG PET/CT显像代谢参数及DWI成像ADCmean值与宫颈癌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为宫颈癌的准确诊断及治疗提供分子影像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经病理确诊为宫颈癌的患者236例,治疗前行18F-FDG PET/CT及MRI显
目的:通过了解我院特重度烧伤病人难愈性创面感染的致病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从而为指导临床规范使用抗菌药物防治特重度烧伤难愈性创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2012年11月—2019年10月,共七年间收治的特重度烧伤患者经综合治疗1个月后存在难愈性创面的116例住院病人的创面组织和分泌物标本为研究对象,对致病菌的分布和耐药性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共获566株致
背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一直以来是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标准手术治疗方法,而近年来美国外科肿瘤学会Z0011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前哨淋巴结1-2枚阳性、行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避免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是安全的。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于2018年启动了一项临床试验TAXIS,该试验旨在验证对临床腋窝阳性乳腺癌患者实施个体化腋窝手术(Tailored Axillary Surgery,TAS)+腋窝放疗,其无病生
目的牵张成骨(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成骨速率达婴幼儿生长发育速度的4至6倍,远超骨折愈合,其成骨机制复杂,目前尚无定论,成为当今国内外研究聚焦的热点之一。骨是高度血管化的组织,血管形成是新骨形成的先决条件。本课题组在前期DO成骨机制的序列研究中,发现DO组织内的血管快速形成,而缺氧微环境、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
目的:嗅沟脑膜瘤是一种缓慢生长的肿瘤,其症状隐匿,就诊时肿瘤已巨大,给外科医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虽然外科技术已经得到显著发展,但最佳的手术方案仍存在较大的争议,本研究主要描述这些病变的临床特征、分析显微手术治疗嗅沟脑膜瘤的结果及影响肿瘤复发的因素,旨在寻找一个对患者更有利的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9年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并进行显微手术切除的55名嗅沟脑膜瘤患者的病程记录、
目的:探究KIF2C基因表达水平在肝细胞癌中的临床意义及其对肝癌细胞体外增殖、周期、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借助公共数据库,探究KIF2C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差异表达以及基因表达量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通过慢病毒介导感染肝癌细胞株Hep3B、Huh7,从而过表达和沉默肝癌细胞内KIF2C基因的表达。采用q RT-PCR法检测稳转细胞株内KIF2C基因mRNA表达水平,从而
目的:利用动物实验方法,研究眼镜蛇毒口服后能否以活性蛋白形式吸收入血及眼镜蛇毒蛋白在消化道的分布情况;检测口服眼镜蛇毒及其层析分离组分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药理学作用,筛选出对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的有效组分。为眼镜蛇毒的药物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方法:(1)采用眼镜蛇毒灌胃的方式,检测眼镜蛇毒对小鼠的口服LD100,利用shotgun质谱技术检研究眼镜蛇毒蛋白入大鼠血液的情况,利用免疫组化检测眼
目的本研究旨在总结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并发颅内血肿(Intracranial hemorrhage,ICH)的相关因素,并探讨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9年6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aSA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首次CT显示有无合并ICH将研究对象分为ICH组和无ICH组。收集两组患者相关临床信息,其中包括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入院收缩压和舒张压、吸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