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自1988年批复第一个国家高新区至今实施高新区政策已有三十年,成立的国家高新区也早已突破百家。通过设立国家高新区和自贸区等发展特区来推动经济发展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国家高新区确实能有效的集聚众多的人才,但它能否促进区域整体经济增长,达到理想的效果还有待验证。本文首先对国家高新区、地区经济增长以及二者之间关系的理论以及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发现关于国家高新区本身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还鲜有学者进行研究,或实证部分不够完善。因此本文就从国家高新区的政策评价角度入手,研究国家高新区的设立对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其次本文对国家高新区以及我国地区经济增长的现状及二者之间的作用机制进行简单的描述与分析。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选取2003—2016年间全国231个地级市的数据构成的面板数据进行如下实证检验:第一步利用双重差分法(DID)对二者关系进行了检验,分析了国家高新区政策本身对我国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并运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对该问题再次进行检验,将检验结果与单独使用DID方法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其次,运用动态效果分析法以及加入被剔除的2003年以前设立国家高新区的城市再次进行进行检验等两种方式对上述检验进行了稳健性分析;最后,加入部分剔除城市,将全国283个地级市按统一标准划分成6个层次,分析不同层次的城市设立国家高新区的政策效果差异。通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第一,国家高新区的设立确实提升了各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这一结果在加入一系列控制变量的情况下同样成立;第二,这一结果也通过了使用PSM-DID方法进行的检验,检验结果通过了平衡性假设检验,虽然在使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得到的结果明显低于单纯使用双重差分法得到的结果,但仍然显著为正,说明单一的双重差分法对最终结果存在高估的可能性。第三,在加入为避免匹配混乱而剔除的在2003年之前已经设立国家高新区的地区的情况下,再次进行了双重差分法,实验结果与初步检验结果一致,说明匹配混乱的问题在本文研究上并未对结果产生太大的影响;其次绘制动态效果分析图,验证了本文所使用的双重差分法符合共同趋势假设,以及在政策实施后经济增长变动率持续为正,再一次说明了国家高新区的设立提高了我国的经济增长水平;第四,对不同层次城市的国家高新区政策实施效果进行检验,得到第五级及以上城市的国家高新区政策效果存在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即它会随着城市层次的提高而更弱,最终在五级城市的政策实施效果最强,但这一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在第六级城市表现不太明显。基于上述结论,本文结合我国目前的国家高新区现状和地区经济发展现状以及上述实证研究的过程,从国家高新区内部存在的问题,国家高新区未来的发展,以及各地如何实施国家高新区政策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