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一切生产和存在的源泉,同时人类的生产也改造了土地资源。我国实行的是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然而在广大村镇,仍出现了不少耕地被乱占、土地资源浪费、违法用地等问题。为此,国家进一步明确在新农村建设中,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必须符合规划和计划,并且要切实加强土地执法监察工作。村镇违法用地现象特点是手段隐蔽,情况复杂,分布零散,而现有的土地监察和执法测量手段难以达到及时发现和精确测量的目的,导致大量基本农田被占用,直接危害国家粮食安全。
本文以此作为出发点,依托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在分析常规手段不足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面向基层土地监察执法人员设计并开发了一套精度满足要求、操作符合规范的,基于移动GIS的村镇土地监察执法系统。针对其中的关键技术,论文具体工作如下:
设计并搭建了移动GIS系统的框架平台,主要包括三部分:基于GDAL/OGR开发库开发的符合Open GIS规范的Simple Feature简单特征描述的、符合村镇土地监察执法业务需求的移动GIS数据模型;基于GEOS实现了用于移动GIS的SIR packed R树索引和地图查询缓冲器;基于XML设计了移动GIS外业工程文件内容和格式,包括工程数据模型和地理数据模型,并详细阐述了程序初始化和外业工程的建立方法。通过测试,验证了该框架平台的可明显提高移动GIS的空间查询效率和存储显示的能力,且其数据模型具有良好的抽象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设计并实现了移动GIS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主要包括四个功能模块:基于Command模式的移动GIS基本用户交互功能模块,实现地图浏览和辅助测绘功能;GPS/全站仪定位模块,基于ACE Task的多线程串口通讯编程,实现了用于PDA通过蓝牙串口模块与全站仪和GPS接收机之间的通讯,并进一步给出GPS差分定位及全站仪坐标转换的原理及实现方法;违法用地信息采集模块,包括违法用地图斑的几何、属性和图像信息的采集;文件格式转换模块,可将shapefile文件转换为南方CASS、广州开思交换文件。
基于移动GIS的土地监察执法系统的试点应用。依托国家科技支撑重大项目将本系统在北京、天津等地区进行了实验与应用,验证了程序的正确性、可靠性和稳定性。在实验区大量数据的基础上,从实用性、成果质量、工作效率等方面与传统方法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本系统具备了实际应用的可行性,具有操作简单、实用性强,精度、效率较高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