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流行热病毒G1抗原表位肽的原核表达及初步应用研究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uniu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牛流行热(bovine ephemeral fever,BEF)是由牛流行热病毒(bovine ephemeral fever virus,BEF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的动物疫病,该病可导致奶牛产奶量降低,役用牛跛行或瘫痪,部分怀孕母牛流产,给养牛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目前,国内外尚无BEFV的商品化检测试剂盒。BEFV检测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RT-PCR、微量中和试验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病原检测,其血清学抗体检测方法研究较少。BEFV的G蛋白是主要的免疫原性蛋白,其G1抗原表位比较保守,为BEFV所特有,只与牛流行热阳性血清发生反应,而其它抗原表位与同科的其他病毒存在交叉反应。本实验开展了G1抗原表位肽的原核表达、纯化、多克隆抗体制备及ELISA方法建立的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如下:1.本实验成功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获得了纯化的BEFVG1抗原表位肽。将BEFV G1抗原表位序列3次串联进行DNA合成、构建重组的载体p ET-28a-G1表位肽,将重组载体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摇菌,经诱导条件的筛选与优化,G1表位肽最佳诱导条件为:IPTG浓度为1.0mmol/L、温度为25℃及诱导时间为6h,此条件下抗原表位肽表达量最高。经过对G1表位肽的可溶性分析及其鉴定,结果表明G1表位肽为可溶性蛋白。利用Ni-NTA亲和层析方法对G1表位肽进行优化,纯化后的G1表位肽经BCA试剂盒测定其浓度,浓度为2.5mg/m L。2.本实验制备了G1表位肽多克隆抗体,可作为检测抗体应用于BEFV G蛋白的检测。将G1表位肽和G1表位肽-KLH(血蓝蛋白)偶联蛋白作为免疫原,以PBS为对照,分别使用弗氏佐剂和氢氧化铝佐剂免疫昆明鼠,经3次免疫后,眼球采血,分离血清,测定ELISA的反应效价。结果表明,G1表位肽免疫原性较差,G1表位肽-KLH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弗氏佐剂组和氢氧化铝佐剂组无显著差异;G1表位肽-KLH为免疫原制备的多克隆抗体ELISA反应效价为1:51200。将G1表位肽-KLH多克隆抗体作为一抗,进行Western blot检测,可特异性检测到BEFV G蛋白,为BEFV G蛋白的功能研究提供检测抗体。3.本实验建立了BEFV间接ELISA检测方法。将纯化的G1表位肽作为包被抗原,对ELISA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反应条件:G1表位肽包被浓度为1.25μg/m L,37℃包被2h,10%的马血清37℃封闭1h,待检血清1:100稀释、37℃孵育1h,二抗1:10000稀释、37℃孵育1h,TMB显色15min,加入1M H2SO4的终止液,酶标仪测定OD450nm值。判定标准:若待测样品的OD450nm值≥0.4时,则判定为阳性;OD450nm值<0.4时,判定为阴性。对该方法进行评估,发现该包被抗原与牛副流感病毒3型和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均无交叉反应;其板内及板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5%;血清稀释1:320时,结果依然呈阳性。4.BEFV间接ELISA检测方法初步应用于临床样本的检测。分别用ELISA方法和中和实验(VNT)对23份血清样品进行比对实验,ELISA方法检测的阳性率56.52%,VNT检测阳性率为43.48%;利用所建立的ELISA方法对67份采自天津武清区三个规模化牧场的牛血清样本进行检测,阳性率为49.25%,表明该地区牛场存在BEFV的感染与流行。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能源的转型,新能源材料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在这之中对于能源节约的要求愈发强烈,以绿色无污染且发电效率高著称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成为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新能源利用方式。在固体电解质的研究发展中,逐步达到中低温化(873-973K)是一个研究趋势,在较低的工作温度下具有较好的电性能是科研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因此开发一种可应用于中低温环境的电解质材料是有必要的,这对中低温燃料电池的研究具有推进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膜来运输和分离多相混合物中的气体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燃料电池、多相的微反应器等。智能门控膜是膜科学技术中最重要、最有发展前景的领域之一。其中,液体门控膜已经实现了在微米尺度膜上用简单方式对气体的传输控制,这在有气体存在的多相传输中具有重大突破,但是在同一张膜上的两个方向上实现不同的气体流动能力仍是难题。尽管具有单向传输性质的Janus膜可以实现对气泡流动方向的控
目的:MSCs(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因具有低免疫原性及免疫抑制作用使其在移植免疫领域具有较高的研究及应用价值。此外,研究表明IFN-γ促进MSCs的免疫抑制作用。目前认为MSCs主要通过他们的旁分泌因子和宿主细胞的刺激修复发挥作用,而不是通过细胞置换。因为MSCs分泌了大量的生物活性蛋白,其中包括以微囊泡形式分泌的外泌体,具有生物活性成分。据此,我们通过外源添加
伴随我国城镇化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离开乡土进城务工,其中也裹挟着大量的流动儿童。近年来,随着流动儿童受教育权问题的基本解决,他们的学习情况也逐渐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和探讨。于流动儿童而言,学习是他们的根本任务,学业成绩是衡量他们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更是升学或进入高等院校学习的重要依据。学习投入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饱含一种积极、坚持、饱满的心理资源和状态,是学生学业成就的关键预测指标。所以
[目的]铬(Chromium,Cr)在工业活动中的广泛应用带来严重的Cr污染。环境中的Cr主要以三价铬(Trivalent chromium,Cr(Ⅲ))和六价铬(Hexavalent chromium,Cr(Ⅵ))的形态存在,其中Cr(Ⅵ)的毒性约为Cr(Ⅲ)的100倍,且具有潜在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性。Cr(Ⅵ)在多种环境介质中被不断检出,不仅威胁生态安全,还可能通过食物链的富集和放大作用威胁公
近年来,化石燃料的大量消耗及CO2排放量的增长,一定程度上引起了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将CO2转化为燃料等,不仅可以部分替代化石燃料,还可以改善CO2引起的气候变化问题。受光合作用启发,使用清洁能源辅以催化剂对CO2进行转化,为绿色有效的可减少CO2的途径,此途径中催化剂为主要研究对象之一。卟啉分子具有良好的光吸收性能,金属中心和取代基不同时,其活性和选择性也有差别,以其为光催化剂可构建人造光合
随着膜科学与技术的飞速发展,应用膜分离技术进行多相物质分离对石油化工、海水淡化、污水处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对分离膜的制备及应用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显著成就,但现有的分离膜很难实现在恒压环境下动态调控气/液输运及分离。此外,膜材料易堵塞、易污染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分离膜的进一步发展。本论文主要围绕制备表面浸润性可控的温度响应多孔薄膜、构筑稳定的温度响应液体门控复合膜及恒压环境下温度响
钴基高温合金由于其较高的初熔温度,良好的高温强度、抗热腐蚀性和抗氧化性,成为各种涡轮叶片和引擎发动机的理想材料。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复杂的工作环境对于钴基高温合金的综合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添加Cr、Ni、W、Al、Zr、Mo和Ru等元素的合金化是提升钴基高温合金综合性能的重要途径。例如,在钴基高温合金中添加Zr元素,可以减少晶界缺陷,有效地提高合金的高温强度和使用寿命。Ru元素的添加会改变合金
第一部分 垂体腺瘤卒中MRI分期的影像特征分析目的探讨垂体腺瘤卒中不同分期的MRI影像特征。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于我院神经外科就诊的垂体腺瘤患者1 15例,符合本研究卒中MRI征象标准的100例病例入组。按MRI征象分组,卒中早期组:卒中发生在约2周内,出现T2WI低信号区,并且此区无明显强化,T2WI低信号内及周围接触区域不伴有>2mm的囊变。卒中晚期组:卒中发生在约2周后,T
背景原发性肝癌作为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主要类型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其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极大的危害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导致肝癌患者不良预后的主要原因在于其高复发和转移,药物治疗的效果个体差异大等。当前关于肝癌的研究方向主要在于生物治疗以及分子靶向治疗,主要目的在于能够在肝硬化晚期或肿瘤早期预防和诊断,或者在肿瘤发生后能够抑制肿瘤的转移。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