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是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支柱,是实现农业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崭新历史阶段。农村的繁荣、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富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值之必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由政府直接领导、自上而下的国家农业推广体系,对我国农业发展产生了重要促进作用,伴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体制的转变,传统的农业推广技术和机构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农村科技服务的微观基础也发生了根本改变。与此同时,政府如何回应基层民众对科技服务的需求,满足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需要,无疑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点。本文在比较、分析国内外农村科技服务模式的前提上,运用比较研究法、实证研究法等方法,对近年来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模式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和论述,着重研究新型农技服务体系的构建原则,针对新时期农村发展需要和时代背景,提出了加强农技推广体系的改革思路和建议,设计出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从回顾农村科技服体系的由来开始,考察我国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发展及历史演变过程,着重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技服务体系的现存问题,如管理模式混乱,政府职能不明确、推广受到限制;农技推广队伍不稳定,整体业务素质不高;推广服务的资金投入不足,开展工作较为困难;推广服务以技术为导向、与农民切实需要不相适应等;主要从服务能力、服务手段、发展环境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二章,主要列举了我国各地积极探索开展农村科技服务的有效途径,并重点分析了当前我国一些比较成功的农村科技创新服务模式,如湖南双峰县的农村科技合作社、陕西宝鸡的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山西省的农村技术承包制、和现在较为热议的“农技服务110”。第三章,介绍了世界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主要类型,以加拿大、美国、荷兰等较发达国家为例,比较分析世界部分典型国家或地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发展经验,归纳出许多有益借鉴和启示:如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来保障农技推广服务的顺利开展;政府部门要责无旁贷的承担起公益性服务职能,发挥其在农技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借鉴其他国家地区经验,加大对公益性推广服务的支持,通过财政、税收等政策引导,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渠道等。第四章对我国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政策导向使得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需求不断加大,农业科技服务的格局也相应的发生了重大改变,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有了新的发展趋势。最后一章立足现实,展望未来,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把握农村科技服务发展的新趋势,制定出有中国农村特色的科技服务政策,设计具有科学性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这不仅有助于改变农村建设相对滞后的现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且有利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促进小康社会的建设,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