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基于广东省制造业数据的实证分析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生增长理论认为,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对东道国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作为资本、技术和管理知识的复合体,与单纯的货币资本相比,FDI具有更强的外部性,能够通过技术和知识的溢出促进东道国技术进步,影响东道国经济的长期增长。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始实施“以市场换技术”的引资战略,试图通过开放国内市场来吸引国外先进技术,进而利用FDI的溢出效应提高国内企业的技术水平。该战略实施10多年来,我国成了全球实际利用FDI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外资企业在我国也获得了巨大的市场份额。那么,我国引进外资的重要政策目标——获取FDI的溢出效应是否实现了?进一步,又有哪些因素制约了溢出效应的产生?哪些措施可以增强FDI的溢出效应?无疑,研究这些问题对于客观评价FDI的作用、正确制定相关经济政策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的结构如下:首先从理论上阐述FDI溢出效应产生的渠道,分析这些渠道对内资企业生产效率产生影响的微观机制。其次,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一个扩展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作为基本的实证模型,选取1998~2004年广东省制造业分行业的相关数据为样本,运用面板数据回归方法对FDI的溢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最后给出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获得的主要结论有:1.通过对行业样本数据进行总体回归发现:FDI导致的行业内溢出效应并不显著,而行业间溢出效应显著为正。2.以行业特征指标为标准对样本进行的分组检验表明:较大的技术差距、较小的规模差距、较低的外资参与度和较高的行业技术密集度都有利于FDI行业内正向溢出的产生,反之则负向溢出更为明显。这意味着,在今后的引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不同行业的竞争程度和其它特征,控制引资规模,提高引资质量。3.对不同所有制工业部门回归的结果显示:FDI对国有和集体工业部门的行业内溢出效应显著为负,行业间溢出效应很小或在统计上不显著;对股份制工业企业则存在显著正的行业内和行业间溢出效应。该结论为进一步深化国有和集体企业体制改革提供了部分依据。
其他文献
进口关税、进口环节代征税的减免又称为进口税收优惠,是减征税收(简称减税)和免征税收(简称免税)的合称。我国各项关税征收制度体现了国家相关时期的进口税收意图和导向,进口税收的
土地资源无疑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动力和保障,然而,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高投入、高代价、低配置、低效率”特征十分明显。在分税制改革与官员“晋升激励”的制度背景下,地方政府长期主导下的土地资源配置模式,造成土地资源错配程度不断恶化。土地资源错配抑制了产业结构升级、导致生态环境负外部性、拉大居民收入差距,从而阻碍了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土地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载体及地方招商引资的重要手段,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