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计算设计提高玉米赤霉烯酮水解酶热稳定性的分子改造及其机理研究

来源 :江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286491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来源于粉红螺旋聚孢霉Clonostachys rosea的玉米赤霉烯酮水解酶(ZHD101)可以有效降解谷物农副产品和饲料中的霉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然而天然酶固有的低热稳定性限制了其应用潜力。传统的定向进化可以对蛋白质的特定性质进行提升,但是建立和筛选突变文库所需的工作量较大。随着结构生物学,计算生物学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有先进的蛋白质改造相关算法涌现,蛋白质计算设计成为了未来蛋白质工程中的重要方向。本文以ZHD101作为模式蛋白,结合多种计算手段,通过两种不同的策略对其分子结构进行提高热稳定性的突变设计并结合实验验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基于酶分子的动力学特征,筛选并改造ZHD101中的柔性及温度敏感区域,提高其结构稳定性。通过比对不同温度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轨迹,选取32个柔性位点;再通过位置特异性评分和酶构象自由能计算,从32个柔性位点上的608个虚拟饱和突变体中筛选出12个突变体。经实验验证有效性为25%,其中3个突变体N156F、S194T和T259F,它们的热熔融温度提升显著(ΔTm>4°C)且酶活性与野生型类似甚至更高(相对酶活性为95.8%、131.6%和169.0%)。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显示,突变体结构热稳定性的提高会受到NH-π作用力的引入、盐桥网络重排、分子表面空穴填充等因素的影响。对3个突变体进行迭代组合突变后,N156F/S194T突变体的热稳定性提升效果更好(ΔTm=6.7°C)。(2)基于PROSS策略提供的组合突变体设计,通过对位点进行性质表征进行优化重新组合,减少了热稳定性改造过程中酶活性的损失。PROSS计算策略提供了7组组合突变体(D1-D7),热稳定性和酶活性的的测定显示,随着更多突变位点的叠加,突变体的热熔融温度逐渐提高,而相对酶活性却不断降低。为了实现突变位点的高效组合,我们对33个突变位点进行单点突变构建和性质测定,重新筛选了4个突变体S8T、K66D、T138L和V251E,它们的热熔融温度有所提高(ΔTm>2°C)且相对酶活性(>90%)和残余酶活性(>40%)均与野生型接近甚至高于野生型。组合后的四点突变体abcd(S8T/K66D/T138L/V251E)的热熔融温度提升了17.6°C,相对酶活性和残余酶活性分别达到了118.4%和103.6%。分子动力学模拟显示,abcd的波动性降低,减少了亚构象状态的转换。这些构象变化可能是由于四个突变分别从盐桥相互作用和CH-π相互作用等因素产生,进而实现热稳定性提高。本研究成功地通过计算设计实现了ZHD101热稳定性的增强,为提升其应用潜力提供了相关依据和理论基础。同时,本研究表明基于柔性区域的虚拟饱和突变和对自动化计算设计策略的筛选与优化在酶稳定性改造上的可行性,其分子改造中构象自由能计算及构象动力学等方面的信息有助于进一步探索基于计算设计的虚拟改造,实现高效的酶改造。
其他文献
由于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热量、低纤维的饮食结构使得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成为了威胁人们健康的“头号杀手”。抗性糊精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及加工特性,是一种新型的水溶性膳食纤维。但是由于其在制备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有色物质以及小分子的杂质,影响了其纯度,从而限制了其应用。本文以抗性糊精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超滤和纳滤将抗性糊精粗品中的杂质除去,并利用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对抗性糊精进行脱
碳化硅纤维增强碳化硅基体(SiCf/SiC)三维机织复合材料具有结构设计性强、密度低、力学性能优异、耐高温、抗氧化性好和层间性能优异等特征,已成为航空发动机热端高温部件理想的候选结构材料。其中,2.5D结构是三维机织家族的重要成员,是一种通过层层角联形成的呈现整体网络的结构。然而,受限于SiCf的特殊性及SiCf/SiC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目前对2.5D机织SiCf/SiC复合材料的细观结构和力学
稻谷是我国重要口粮,由于其产量大于消费量,高品质储藏至关重要。常规储藏方法主要通过降低稻谷水分(≤14.5%)以延长储藏期,但易导致稻谷品质下降,口感不佳。本研究从稻谷水分出发,选择两种水分(11.97%、15.03%)的稻谷,利用电子束辐照(Electron Beam Irradiation,EBI)技术进行处理,探究辐照剂量对不同水分稻谷储藏品质及其大米淀粉性质的影响;旨在利用EBI延缓偏高水
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是乳品工业中常用的发酵剂菌种之一。研究表明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环境区位的多元化可能赋予菌株在乳制品之外体系的应用潜力,但迄今为止的研究多聚焦于分离自乳体系的菌株,尚需要对来自其他分离源的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菌株的基因组特征、发酵特性等进行研究;挖掘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内的亚群规律以及发酵过程中物质转化和代谢规律。本研究对75株乳酸乳球菌基因组进行了平均核苷酸同源性分析、同源基因分析及泛
磷酸镁是一类重要的生物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具有广泛应用。磷酸镁的水合作用对其形成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而水分子(H2O)在镁离子(Mg2+)和磷酸根离子的影响下可能具有的电化学氧化活性及应用尚未有研究。本文对磷酸镁形成过程及其水合过程中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探索,并基于其结合H2O的电化学氧化特性构建了对磷酸根离子的检测平台。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pH 7.4的条件下,母液中初始镁源越多越有利于M
糙米因其健康益处而受到广泛关注,但蒸煮糙米饭口感不佳。蒸煮程序参数与米饭蒸煮品质密切相关。如何通过蒸煮程序调整改善其食味品质,成为糙米饭推广食用的关键,然而相关方面鲜有报道。为此,本课题利用可调程序的电饭煲和可调压力的电压力饭煲,研究不同浸泡条件和压力条件的蒸煮程序对糙米饭食味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探究糙米饭属性与质构特性的关系。本课题旨在为优化糙米饭蒸煮程序和提高糙米饭蒸煮品质提供信息。主要研究
手性是一种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性质。手性光学特性主要包括非对称传输、圆二色性和旋光性,但是天然手性材料中的光学特性并不明显。因此使用人工集成的手性超材料来获得这些光学特性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此基础上制备而成的光吸收器、传感器、偏振器也备受关注。石墨烯超表面是一种二维的超材料,拥有优秀的物理性质、光电性质,以及动态可调的电导率。本论文利用石墨烯材料的可调谐性,基于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分别对实现不同光学
氧化型辅酶Ⅰ,即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简称NAD+)是参与许多生理过程的必需辅酶。近年来,随着绿色生物技术的发展,NAD+在生物催化领域以及医药行业已经显示出其巨大的应用价值。尽管目前已经开发出构建NAD+高产菌株的生物技术,但是其低生产率仍然阻碍了其大规模的应用。本文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大肠杆菌BL21(DE3)胞内NAD+含量
石墨烯量子点是尺寸小于10 nm的零维碳材料,具有独特的光学、电学性质,被广泛用于光学传感、电化学发光传感、电化学传感、生物成像、催化、抗菌等领域。目前石墨烯量子点存在功能单一、催化活性低、单波长发射、荧光强度弱等局限。因此,设计并制备出具有良好荧光性质和功能的石墨烯量子点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采用引入功能基团和功能组分两种途径对石墨烯量子点进行功能化,制备出了丝氨酸功能化石墨烯量子点、丝氨酸和组氨
亲和层析技术是对重组蛋白分离纯化的有效手段之一,具有易操作、纯化效率高等特点,但是亲和层析技术通常需要在目的蛋白中引入特殊的亲和标签。工业上常用的去标签手段有内切酶法、化学法等,但处理手段往往耗时耗力且十分昂贵。内含肽作为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包含了IN、IC两个互不连续的蛋白片段。内含肽通过一系列重排、转酯、环化等自我催化的反应过程,可以从前体蛋白中切除并将两端的蛋白多肽链(蛋白质外显肽,Ext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