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3D打印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由于其在构建复杂模型和客户定制方面的优势,3D打印在科研和工业领域有着越来越多的应用。在众多打印技术中光固化3D打印技术发展最早,也最为成熟,但打印时间长、打印样件的性能较差等缺点限制了其发展,因此开发打印精度高、光固化速度快、力学性能优异的光敏树脂对于3D打印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超支化聚合物是一种支链多、结构不规整的聚合物,具有官能度高、溶解性好、粘度低等特点,其合成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D打印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由于其在构建复杂模型和客户定制方面的优势,3D打印在科研和工业领域有着越来越多的应用。在众多打印技术中光固化3D打印技术发展最早,也最为成熟,但打印时间长、打印样件的性能较差等缺点限制了其发展,因此开发打印精度高、光固化速度快、力学性能优异的光敏树脂对于3D打印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超支化聚合物是一种支链多、结构不规整的聚合物,具有官能度高、溶解性好、粘度低等特点,其合成简便,不需要高度纯化。这些特点决定了其适合于工业应用,特别是用于光敏树脂。本论文对于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在3D打印中的应用研究如下:1.通过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与二羟甲基丁酸中的羟基反应得到AB2型单体,再以硬脂酸镁为催化剂,催化异氰酸基与羧基反应制备超支化聚合物,最后用丙烯酸羟乙酯封端引入可聚合的双键结构。通过红外、核磁等方式研究了聚合物结构及反应过程,表明了预期结构的合成。控制AB2单体缩合时体系中的异氰酸基含量得到了三代超支化聚合物,对其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显示,超支化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较宽;各代聚合物中均有晶体结构,熔点为288℃左右,聚合物在加热条件下的聚合温度随着代数的增加而增加。2.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减少反应时间,改用活性更高、成本更低的甲苯二异氰酸酯和二羟甲基丁酸利用与前一节同样的方法制备了超支化聚合物。通过红外、核磁共振氢谱研究了聚合物结构及反应过程,表明了预期结构的合成。通过控制AB2单体缩合时体系中异氰酸基的含量得到了三代聚合物,对其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显示,该超支化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也较宽,但比IPDI系列聚合物要窄;聚合物中均有晶体结构,熔点为288℃左右,聚合物在加热条件下的聚合温度随着代数的增加而增加。与IPDI制备超支化聚合物对比,TDI能以更短的反应时间和更低的反应温度制备得到具有结晶性的超支化聚合物。3.通过调整超支化聚合物和活性稀释剂的比例,研究了预聚物含量对光敏树脂性能的影响。对不同体系和同一体系不同代数超支化聚合物复配得到的光敏树脂的黏度和流变性能进行了表征。再通过LCD型3D打印机将树脂打印成测试样条测试其力学性能,并研究了曝光时间对样条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每种光敏树脂的样条力学性能都很优异,IPDI系列中以IPDI-3树脂在25%预聚物含量下,每层曝光时间6秒进行打印性能最佳,拉伸强度达到42.98 MPa,弯曲强度达116.06 MPa,冲击强度达到34.59 KJ/m2;TDI系列中,TDI-3在预聚物含量25%,6秒曝光时间下打印性能较好,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为46.61 MPa,145.88 MPa和29.23 KJ/m2,或者27.5%的预聚物含量,在4秒曝光时间下打印,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为66.24 MPa,136.08 MPa和26.40 KJ/m2,但黏度稍大。与市售树脂相比,这三种树脂弯曲强度或冲击强度有较大提升。
其他文献
荧光纳米团簇具有优越的光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在荧光传感、定量分析、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近年来,贵金属纳米簇、普通过渡金属纳米簇、非金属纳米簇等荧光探针得到了不断的发展,高性能、低成本的纳米团簇荧光探针的制备与应用成为了本领域的研究热点。本论文通过简便、快速的方法合成了荧光性能良好的金属纳米簇和碳纳米簇,分别实现了对硫醇污染物和抗坏血酸的灵敏检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综述了国内外
土壤团聚体的形成与稳定性在农药的吸附、迁移行为中扮演重要角色。受极端环境与不合理耕种施肥方式的影响,有些地区土壤团聚体遭到破坏,影响到作物产量安全。因此,修复土壤结构、降低农药的迁移非常重要。海藻酸钠(Alg)是天然无公害的多糖,易于凝胶化形成三维凝胶网络结构、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可用于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及增强农药的吸附行为。本论文利用高效、高原子利用率的四组分Ugi缩合反应将辛胺键、四苯乙烯基引
水系锌离子电池作为新型二次电池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其中锌金属作为水系锌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成本低、容量大、氧化还原电位低和环保等优点。但锌金属负极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出现诸如枝晶生长、钝化、析氢和形变等问题,会引起电池短路,这严重地影响了水系锌离子电池寿命。锌枝晶生长与氧化锌钝化层形成密不可分,同时镀锌基底形核位点数量和均匀程度、充放电时面电流密度、Zn(OH)_42-和Zn2+浓度等因素对锌枝晶
随着化石能源的枯竭和人们对于环境的日益关注,清洁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和潮汐能等)在近些年来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青睐。然而,一方面大多清洁能源存在分布分散和随环境变化的周期变化,需要储能装置进行存储和转运;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和智能化电子设备的快速兴起,需要储能装置进行便携式供电。这些能量存储需求给储能器件(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超级电容器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因其具备多方面的优势,如超快充放电
随着核能的发展和核技术的应用,人类对铀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已知海水中铀的储量是陆地资源的数千倍,因此,从海水中提铀就成为另一条获取核燃料的重要途径。吸附法由于具有操作简单、高效和成本低廉的优点,是目前海水提铀最有效的方法。氧化石墨烯(GO)作为最具应用前景的二维材料之一,它可以层层堆叠,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可以用作吸附材料,同时这些堆叠所形成的通道,可以作为不同分子、离子或者有机物的传输筛分通道。
在电解水制氢过程中,位于电解池阳极上的析氧反应(OER)由于其复杂的多电子反应过程所导致的缓慢动力学特征,严重制约着电解水反应的整体效率。因此,通过制备高电催化活性、低成本和优良稳定性的电催化剂来降低过电势,提升OER效率,对促进电解水领域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论文致力于开发高性能的过渡金属电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OER,通过构筑界面结构与合理设计配位位点等策略,有效地提升了电催化活性。主要内容包括以
随着电子元件的尺寸越来越小,不仅制作工艺难度大大提高,器件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也很容易发生变化,导致器件性能下降。研究人员们正在寻找可以进一步延续摩尔定律的材料,自成功剥离石墨烯以来,二维(two-dimensional,2D)材料由于其优异的光电性质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并被认为有望大规模应用于未来的微电子设备。其中,黑磷(black phosphorus,BP)是一种仅由磷原子组成的层状2D半导体材
超级电容器(SC)有着超高的功率密度以及快速的充电与放电的能力,但是SC的主要的缺点就是能量密度相对较低。然而,并不存在某种电化学储能器件能同时满足所有用电器的需求。因此,可以根据不同性能上的需求(例如功率密度和能量密度侧重不同)来选择电化学储能器件。同时,作为电化学储能器件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解质的电导率、粘度、稳定电压窗口等都会直接影响储能器件的电化学性能。以SC为例,其常用的电解质主要包括有机
锂离子电池由于成本高、安全性较差等缺点,在柔性可穿戴电子设备领域中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相比之下,水系锌离子电池因安全性能高而备受关注,但循环稳定性较差。所以制备一种循环稳定性好、比容量高并具有良好机械性能的柔性水系锌离子电池是当下研究热点。目前柔性锌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主要有锰基材料、钒基材料、普鲁士蓝类材料和有机材料等。在Zn-MnO_2体系中,MnO_2理论容量高、环境友好和成本低等优点,被人们
随着化学治疗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人体对药物的耐受性也越来越强,研究药物代谢产物与母体之间的共存问题,以及药物联合对临床用药有重要意义。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糖皮质激素药物(GCs)不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且有低廉的价格优势。GCs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是目前常用的抗炎药之一。通过研究GCs及其代谢产物与血清白蛋白(SA)在不同温度下的相互作用机制,可以确定GCs及其代谢产物与SA的结合强度和结合力,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