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因此,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新教科书是现代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在中小学的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既是课程目标和内容的具体体现,又是教师和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工具。1999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做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批转了教育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了改革现行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研制和构建面向新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的任务,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2001年,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作出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构建新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从而加快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经过充分酝酿和研究,教育部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确定了改革目标,研制了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或指导纲要。2001年,党中央、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制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标志着我国启动了建国以来最为广泛和深刻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由教育部制定、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出版并在全国使用,历史课程类型向多样化发展。在一个《课标》之下,目前全国并行的初中历史教材有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岳麓书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四川教育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的等八种版本的教科书(不包括《历史与社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思路,其中之一就是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湖北省恩施州从2004年秋季开始,所有起始年级都进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恩施州教育局按照湖北省教育厅的要求,成立了恩施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材选定委员会,确定本州国家课程教材版本。教材选定委员会具体由教育行政、专家、教师、校长、学生家长、教研和纪检监察等方面代表组成。教材选定委员会选定了我州所使用的教科书,其中恩施市、宣恩县、咸丰县三县市初中使用岳麓书社版的历史教科书,建始县、利川市、巴东县、来凤县、鹤峰县五县市初中使用北师大版的历史教科书。本文选取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岳麓书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以下简称人教版、北师大版、岳麓版)这三套教科书来进行比较。之所以这三个版本的教科书进行比较,是因为人教版课程改革前的教科书教师已基本适应,具有一定的优势,另外两个版本是我州目前正在使用的。当然这三套教科书都在不同程度上按照《课标》的要求,达到了课程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总体目标,突出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本文以三个版本教科书八年级上册为例,从课文系统、课文辅助系统、对教科书的认识三个方面,粗略谈谈不同版本的特色及蕴含在其中的教育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