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龙舟运动赛事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nanly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龙舟,俗称龙舟竞渡,起源于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我国民族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习俗,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人民喜闻乐见,多是在喜庆重大节假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有着相当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我国各族人民的喜爱。据史书记载,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龙舟运动起源于我们民间,它既是一项运动,同时又是一种民俗文化。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龙舟运动如今逐渐演变成为一项全民健身运动。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龙舟竞渡是我国一项传统的体育项目。针对当前全国龙舟运动业已广泛开展,尤其是龙舟项目已进入亚运会等现状,在中华腹地,九州之中的郑州,开展富有中华民族传统特色的龙舟运动,对于激发市民的爱国情怀,推进全民健身计划,提升城市知名度等,显得尤为重要。尽管郑州龙舟运动已开展近七年,但郑州市龙舟运动的参与度,教练、训练情况如何,如何发扬与继承我国的优良传统,提高郑州的龙舟运动品牌、品位等,仍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全面调查郑州龙舟运动发展现状,分析龙舟运动对郑州市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找出郑州市开展龙舟运动的环境基础,了解郑州市龙舟运动发展中的不足之处,帮助有关部门全面了解郑州市龙舟运动发展现状,进一步推动郑州龙舟运动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论文主要以中华轩辕龙舟大赛中队伍的所有教练员、领队、组委会负责人以及部分比赛现场观众作为调查对象,并发放了调查问卷,访问各方专家,结合自己亲身实践,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数理统计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分析了郑州市开展龙舟运动的环境基础,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目前郑州市龙舟运动开展的现状,并提出如何进一步提升郑州市龙舟运动的思路,实现可持续健康地发展,寻求切入点,结果显示:据媒体报道,郑州市自2006年开展龙舟运动以来,赛事主办单位已经上升为河南省体育局、河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河南省文化厅、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等,第四届中华轩辕龙舟大赛有来自全省各地以及省外的60余支队伍,与上届赛事40余支参赛队相比,本届大赛的参赛队伍又有大幅度增加,达到60余支,参赛选手有1500多人,参赛人数和赛事规模再创历史新高。5万多名观众到现场观看助威。通过以上结果科研看出,龙舟运动在中原开展已初具规模。比赛现场场面火爆,群众基础非常广泛,但缺乏不同类型龙舟比赛,需开展一些有影响力的国际、国内高层次赛事,做大、做强、做优,来宣传郑州龙舟运动。郑州市拥有丰富的水域资源、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各级领导的逐渐重视,这为龙舟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郑州开展龙舟赛,对郑州市民的影响深远,增强了城市活力,间接促进了郑州市经济的发展,但缺乏足够的龙舟运动专项扶持资金以及稳定的学术研究队伍,深层次的经济效益有待挖掘。郑州市龙舟运动队成绩较差,缺乏高水平龙舟教练员和裁判员,缺乏高校的积极组队参与,郑州龙舟项目教练队伍中,接受过龙舟相关专业培训的人员很少。郑州市龙舟氛围日益活跃,但缺乏强有力的组织、管理。针对目前龙舟运动在郑州市开展现状的调查结果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相应的对策:提倡政府主导,加强媒体宣传等。积极探寻龙舟运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结合中华龙舟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举行各种系列龙舟比赛,推进全民健身计划,建议加快郑州市龙舟运动的市场化运作步伐。加强教练员与裁判员的培训,注重建立高水平的龙舟运动队,积极主动的吸引郑州地区高校的参与。组建专业赛事运作团队,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为了更广泛地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1995年我国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和实施,体育健
学位
“天下武功出少林”,自武侠电影出现伊始,“少林”便是经久不衰的热门题材,其历史可上溯至20世纪20年代。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少林题材不仅是武侠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快
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素质教育必须以育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21世纪挑战,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素质教育既体现一种教育思想,又表现
视觉通道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注意是能量有限的信息加工系统,因此,视觉注意捕获是认知心理学一直以来的研究重点,而捕获依赖工作记忆内容对视觉注意的引导。有研究者认
在中小学,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一直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毫无疑问,对于学生来说,适时、适量、适度的作业有利于及时巩固所学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老师通过批改作
目的:下肢损伤中,踝、膝损伤为最多。踝关节损伤后,部分患者因踝关节韧带松弛极易造成二次损伤,最后逐渐形成慢性踝关节不稳。膝关节疼痛是膝关节好发损伤后的主要症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