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心理治疗这一领域,研究者和实践者们基本已达成一个共识:治疗关系可能是治疗过程中最重要的共同因素,对治疗效果有着重要影响,且一段好的关系通常有合作、相互信任、接受和情感联结的特点。但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哪些行为有助于建立和培养良好的咨询关系,这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Norcross和Wampold(2011)认为在实践和治疗指南中应明示会促进治疗关系的治疗师的行为和品质,以便为临床实践的培训提供指导,帮助治疗师学会如何建立和培养被证明有效的治疗关系。因此,对心理治疗的人际互动过程进行分析,考察在建立、发展和维持治疗关系的过程中,其人际互动过程的具体行为和特点,对于研究和临床实践来说是很有必要的。本研究以咨询关系为核心,将社会行为结构模型(SASB)引入咨询过程的研究之中,来探讨咨询过程咨询师和来访者的人际行为对咨询关系的影响,共进行了以下三个子研究:1、好、坏效果同盟发展模式和人际互动过程的对比研究。旨在分析咨询会谈初期,人际互动过程以及工作同盟随咨询进程的变化以及好、坏咨询效果案例之间的差异,确定SASB模式可用于本土咨询过程的分析。研究一根据Jacobson等(1984)提出的两条评估临床显著性的标准,从某高校“指导性数据库”中选取了好、坏效果案例各4例,选取每个来访者的前四次会谈,共32次会谈文本。4名编码者分为两组,根据SASB编码手册来编码分析咨询过程中的人际行为,通过Cohen’s kappa系数来分析评估者的一致性信度。通过聚类分析考察了好、坏效果案例的同盟发展模式,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来组间和会谈间的差异。研究结果发现,好、坏效果案例在咨询师和来访者的某些人际行为和同盟发展水平上存在差异倾向。2、会谈初期不同同盟发展模式的人际行为对比研究。研究二旨在研究一的基础上,考察会谈初期不同同盟发展模式下的人际过程差异。在本研究中,从某高校“指导性数据库”选取前四次会谈咨询文本、录音均完整的15例个案,同时在该高校咨询中心收集有效个案29例,收集前四次会谈的录音和工作同盟问卷。因此在本研究中共44个个案,176次会谈,4名编码者分为两组,根据SASB编码手册来编码分析咨询过程中的人际行为。通过聚类分析考察了 44个个案在会谈初期的同盟发展模式,并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考察了不同同盟发展模式下的人际行为过程。结果发现在会谈初期,44个个案的同盟发展模式分为两类,线性增长和稳定增长的同盟发展模式,不同的同盟发展模式在咨询师和来访者的人际行为上是存在显著差异的。3、咨询会谈初期咨询关系建立的社会行为结构分析。研究三在研究一和研究二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 44个个案在会谈过程中的人际行为与来访者评定的工作同盟质量之间的关系。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考察四次会谈的咨询师和来访者人际行为与工作同盟之间的相关关系,然后采用交叉滞后模型建模的方法考察四次会谈间人际行为与工作同盟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咨询师的爱与亲近(1-3)行为与来访者评定的工作同盟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咨询师的监督控制行为(1-5)、来访者对咨询师的确认理解行为(1-2)、来访者的依服顺从(2-5)行为与来访者评定的工作同盟均呈现负相关;第二次会谈和第三次会谈的消极互补与来访者评定的工作同盟水平呈现显著的正相关。且来访者评定的工作同盟得分四次会谈中基本上都是稳定的,前一次会谈结束时的工作同盟评分可以显著预测下一次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监督控制行为和来访者的依服顺从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