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市场经济背景下,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且较城市加剧,暴露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系统(RHDS)公平性和社会协调性差的问题,RHDS与农村人群医疗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改革与发展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与焦点问题。为此,党的十七大确定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2009年3月相继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国发〔2009〕12号)重申了这一点,新医改方案高屋建瓴地提出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强调了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要求卫生行业适应新形势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为我国即将全面展开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未来卫生工作指明了方向,并以此作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之一。据国家卫生部统计,截至2009年底,我国开展新农合县(市、区)数量已经达到2716个,参加新农合人数已经达到8.33亿人,以新农合为基础的农村医疗保障网已经初步建立。政府期望通过强化新农合保障网络,加大补偿力度,实现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全面覆盖农村人群,从而根本解决我国农村人群“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这有利于加快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然而新农合实施8年以来,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系统在政府资源倾斜的政策支持下农民获得福利性如何?政府的高额投入改善农村人群就医状况如何?新农合制度对促进我国农村卫生服务系统的发展状况如何?新农合制度对改善农民对我国农村卫生服务系统的满意程度如何?这些都是农村卫生政策研究的焦点问题。研究目的:本研究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Multi-Agent的新农合福利性建模与实施策略研究》(70873130)的子课题。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要求,遵循“循证政策”研究的指导思想,在对我国新农合福利性评价相关理论进行分析与探讨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和新农合实施实际,聚焦我国新农合福利性评价尚无被普遍认可的评价指标,不能够满足新农合运行中日常监测与评价等问题,综合运用德尔菲法与模糊综合判断法,构建我国新农合农民福利性评价指标,对就医经济可及性、医疗资源可及性、居民满意度三个指标进行实证分析,通过“解剖麻雀”以了解我国新农合农民福利性评价指标中的居民满意度的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政府行政部门监督和评价新农合农民福利性提供方法学指导和新农合农民福利性改进提出政策建议。研究方法:本研究以新农合制度福利性状况为导向,综合运用文献复习法、专家论证法和德尔菲法构建新农合福利性评价指标。进而通过模糊综合判断法,确定综合评价指标的指标内容及权重系数。采用描述性统计、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分析对新农合农民福利性评价指标中的居民满意度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通过上述一系列的研究活动,本次研究取得了如下研究结果:1、构建了以就医经济可及性、医疗资源可及性和居民满意度三大类指标为重要结构的具有层次性的福利性评价指标,其中就医经济可及性主要包括农民个人上缴新农合基金到位率、参合者新农合基金人均实有额、政府对贫困人口参合救助金兑现率、各级财政补助占总筹资比例及基金使用率等15个下级指标;医疗资源可及性主要包括卫生机构数、卫生机构规模、每千人口医护人员数、每千人口床位数等6个下级指标;居民满意度指标包括组织宣传满意率、基金管理满意率、基金监督满意率、补偿程序满意率等6个下级指标。2、Delphi法调查的结果:(1)积极程度:进行了二轮函询,发出问卷28份,收回24份,有效问卷24份,有效回表率为85.70%,专家积极系数较高。(2)权威系数:就医经济可及性、医疗资源可及性和居民满意度三个指标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894,0.8894,0.8547,平均值为0.8744,权威系数较高。(3)协调系数:就医经济可及性、医疗资源可及性和居民满意度协调系数分别为0.3591, 0.5466, 0.3236,协调系数的卡方检验结论均为P<0.05,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较高。专家没有提出很多修改指标,认为指标总体设置基本合理。(4)权重系数:用模糊综合判断法分别计算出就医经济可及性、医疗资源可及性和居民满意度评价指标内具体指标的权重系数相对准确,但由于上述三个评价指标的下级指标有27个之多,其具体权重系数在此不进行详述。3、对新农合福利性指标中的就医经济可及性、医疗资源可及性、居民满意度三个指标分别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样本数据在就医经济可及性(2005年卫生部与世界银行联合进行的中国NCMS调查中机构调查数据)及医疗资源可及性(2005年中国卫生统计数据)均较差,而居民满意度(2011年3月现场调研上海市青浦区的相关数据)较好,并对居民满意度进行深入分析可知:参合者对新农合很满意的有30人,占24.59%;回答较满意的82人,占67.21%;回答一般的10人,占8.20%;回答不满意的0人,占0.00%;回答非常不满意的0人,占0.00%,满意度较高,说明青浦区的新农合工作做的比较好。从单因素分析结果可知,参合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及距最近医疗单位距离不同都能影响参合者满意度。从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可知,参合者距最近医疗单位的时间、家庭一年生活消费支出及是否为本地贫困户或低保户对满意度有影响。提出从立法、筹资、基金监管及加大对农村卫生事业投入与规范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行为四方面提升新农合参合农民的福利性。结论:1.建立的评价指标覆盖面广,具有常规性、有效性、发展性和实用性特点。2.评价指标的筛选方法合理,确定权重系数的方法科学,结果准确。3.新农合福利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应从立法、筹资、基金监管及加大对农村卫生事业投入与规范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行为四方面提升新农合参合农民的福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