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践位及相关史事探研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dafdsfsd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公摄政称王之政治事件不但在西周的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而且对后世的影响也不可估量。但是关于周公践位称王之事,后世之人却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周公摄政而未称王,有人认为周公既摄政又称王,有人认为周公既未摄政又未称王,争论了千百年,依旧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本文拟从与周公摄政称王事件有密切关系的武王享年和成王即位年龄两件事入手,来探讨周公摄位称王事件的真相。本文主要包括四章:第一章、关于周公摄政称王事件的研究现状。第二章、武王享年的考证。主要包括后人对武王享年的几种主要看法,甄别这些看法的合理性和乖谬之处。通过考证,认为武王享年五十四岁的说法较符合事实。第三章、成王年幼说的辩驳。针对古典文献中关于成王即位时年龄尚幼的说法,结合历代学者对成王即位时年龄的考辨和自己的几点看法,认为成王即位时已然年龄不幼,并且很可能已近于二十岁的年龄。第四章、武王死于五十多岁,成王即位之时年已不幼,则周公摄政称王之事就要另作考察。笔者以为笼统地称周公称王或者未称王的看法都不十分正确。所以,笔者不揣愚昧,认为应将西周初的政治发展视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大过程中去考察周公身份上发生的变化。笔者认为以七年为限,在此过程中,周公的身份实际上是存在由臣而君又由君而臣的双重变化的,即在七年之中有的年份周公是君,而有的年份他又变成了臣。
其他文献
《时务报》既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份重要的政论性报刊,同时又是一份以译报为主要内容的报纸。其中“英文报译”栏目在外文报译中占有极其突出的地位。“英文报译”自《时务报》
本文试图以栖霞宗族为个案,通过解读族谱等民间文献、结合田野调查,探讨明清时期华北宗族收族方式的变更历程。从明至清,墓地、族谱和祠堂相继成为栖霞宗族整合的基本纽带。地处
铁勒是南北朝和隋唐时期活动于我国古代北方地区,在历史上有较大影响的突厥语族部落的统称。铁勒之称始见于《魏书·高邑传》,回纥汗国建立后,基本上从汉文史籍中消失。铁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