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易制毒化学品管理问题是目前全国乃至全世界禁毒工作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受到国内外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历届联合国毒品问题特别会议均将易制毒化学品管理作为主要议题;同时,易制毒化学品管理逐渐演变为西方反华势力向中国发难的重点领域,甚至成为中美贸易摩擦的主要争端之一。目前,山东省登记在册管理的易制毒化学品企业达2.1万余家,国家规定管制的31个品种、向特定国家出口或进入云南需合法性审查的67个品种、芬太尼类物质及其4种主要前体全部涉及,年均流通总量居全国首位,其中冰毒主要制作原料一-漠素产量占全国的80%以上。加之便利的交通和物流快递等区位条件,以及受全国严打攻势挤压和“金三角”“金新月”等境外毒源地制毒需求的间接刺激,山东省成为不法分子为降低成本和运输风险而获取易制毒化学品的重要区域,制毒“产业链”暗流涌动、屡打不绝。面对严峻复杂的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工作形势,本文试图在传统的以政府部门为主的易制毒化学品分级分类管理制度、许可制度、进出口核查制度、禁毒委成员单位各司其责制度和临时列管制度之外,以山东省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协会在易制毒化学品管理中作用发挥的个案为研究切入点和突破口,探索寻找适用于其他非营利组织在易制毒化学品管理领域的新方式、新方法、新路径。笔者认为山东省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协会的作用发挥主要表现在,一是制定易制毒化学品行业准则、加强行业自律,二是构架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沟通联系的纽带、辅助政府治理,三是建立健全易制毒化学品管理信息平台、提供高质量的公共产品,四是组织开展宣传培训、营造浓厚禁毒氛围,五是制约政府公共权力、改善政府部门形象。现阶段作用发挥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缺乏完善的监督体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从业人员和人才不足、组织行政色彩浓厚和资金保障不稳。其原因在于,现行法律法规制定不完善、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管理体制机制有待加强,政府一定程度上出现“越位”“错位”、政社不分,公众参与程度较低等。最后,本文从政府部门的角度,提出了坚持以党建为统领、保证非营利组织正确的发展方向,建立健全法制环境,依法行政,规范化监管非营利组织,建立新型政社关系,激发保持非营利组织的生机和活力的对策建议,在此基础上,又对完善非营利组织自身的发展提出调整思路,即加强非营利组织内部监督机制、提升组织公信力,建立健全以理事会为核心的内部治理机制,培育高素质非营利组织从业人员和增强非营利组织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最后,将视角转到社会层面,从加强非营利组织信用文化建设和健全健全非营利组织问责机制两个方面提出了创新和完善的建议,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