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模因论看诗歌意象翻译

来源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daruanjiand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郭沫若(1892-1978),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历史学家、翻译家、新诗奠基人之一。他一生翻译介绍了大量外国诗歌、小说、戏剧和其他非文学著作,对我国新文化、新文学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中,数其译诗最为出名,译有《鲁拜集》、《德国诗选》、《雪莱诗选》、《英诗译稿》、《新俄诗选》、《浮士德》、《沫若译诗集》等诗集。由此,郭沫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翻译理论,如“创作论”、“风韵译”、“共鸣说”、“生活体验论”、“媒婆说”等。虽然其理论根源大多是中国的传统译论,如严复的“信、达、雅”,但郭沫若对传统译论加以总结和提升,通过运用与实践,形成了自己的翻译体系。遗憾的是,尽管学界对郭沫若的译诗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大多仅停留在文本分析阶段,而绝大多数的研究是参照其翻译理论对翻译文本的分析,也有一部分是比较翻译研究。总的来说,郭沫若英诗汉译研究缺少系统理论的支持。本文旨在利用文化传播理论模因论研究郭沫若英诗汉译中的意象传译,从而揭示意象传译的过程和郭沫若英诗汉译的艺术与不足。意象是构成诗歌的基本原件,是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的有机融合,是诗人表情达意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意象在诗歌中以三种层面存在,单个意象、意象组合和意象系统。单个意象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组合成意象组合,多个意象组合又最终升华成意象系统。郭沫若英诗汉译数量可观,而且有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在意象传译方面也体现了他的翻译原则,适合作为文本的研究对象。模因论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模因的特点、传播过程和传播的效果。翻译是一种特殊的模因传播手段,将模因在不同的语言系统中传播,是一个跨文化交际的过程。笔者将模因论与诗歌意象翻译相结合,把海利根的模因传播模型和道金斯的成功模因的三个特点作为理论框架,结合诗歌翻译的实际情况,从同化、记忆、表达、传播四个方面来分析意象模因的传播过程,并分析译文的诗学、审美价值和不足。笔者通过分析,认为模因论可以诠释诗歌意象翻译的过程,并揭示译文的艺术特色与不足。译者通过翻译将诗歌意象模因传播给读者。与其他模因相同,诗歌模因的复制经历同化、记忆、表达、传播四个阶段。然而,诗歌模因有其独特的复制模式。在同化阶段,诗人诗歌背景、单个意象、意象组合为译者吸收和接受。随后诗歌的全部意象构建的意象系统在译者脑海中得到深化和记忆。译者结合自身的翻译原则和策略,用另外一种语言将诗歌意象模因表达出来。最后通过载体传播译后的诗歌意象模因。同时,本文调整道金斯的三个成功模因的特点(长寿性、多产性和复制忠实度),从诗歌意象长寿性、诗歌意象多产性、复制忠实度三个方面来对郭沫若的译诗进行评价。诗歌意象长寿性揭示了郭沫若译文的审美价值和诗学价值。郭沫若的“创作论”和“风韵译”都在诗歌意象长寿性中有所体现。笔者通过诗歌意象多产性把郭沫若的译文与其他译者的译文进行对比,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郭沫若创造的诗歌意境与原诗相符,但有时因过度创作而与原诗有所偏离。复制忠实度则从忠实带来的得与失两个方面分析郭沫若的译后模因。总体来说,模因论是分析诗歌意象翻译的一种理论视角,它可以直观地展现诗歌意象翻译的过程,并能为译文评价提供标准。学界对郭沫若译诗褒贬不一,本文站在一个中立的角度,立足模因论,审视郭沫若英诗汉译中的意象传译,让读者对郭沫若的翻译原则有更全面的认识,同时能为诗歌翻译的实践提供一点的启示。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利用地方志、农书、诗集等资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河南植棉历史的考察,发现棉花至迟在十四世纪四五十年代首先从南方通过两条路径传入到豫北和豫南,明初在政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逐渐进入档案管理领域.科普档案作为科普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也受到了网络信息环境的极大影响.本文详细分析了网络信息环境下科技档案编
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孕育了辉煌的华夏文明。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和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更是承载和传递了这厚重的文明。中华文化的基本内涵、中国老百姓最根本的价值观念在以
随着全球经济贸易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招标投标作为一种新型的国际贸易方式,逐渐为我们所知,并得到采用和推
采用标准C(T)试样测定热等静压Ti-6Al-4V钛合金在应力比R=0.1、0.4和0.7的条件下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获得相应条件下的疲劳裂纹扩展数据,绘制了对应的裂纹扩展速率与应力场强度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本文主要思考了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的相关问题,主要从当前的企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着手,思考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现存的一些问题,进而重点探讨了如何通过
很多高校为非会计类专业的学生开设了会计基础课程,研究如何提高这门课的学习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非会计专业开设会计学课程存在着教师培养目的不明确、教学模式不合理
目的了解高职护生学习倦怠现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陕西省10所高职院校2015级、2016级高职护生进行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和大学生学习倦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