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今世界因人口快速增长和人口老龄化加剧而滋生出一系列问题。据《开封市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8年底开封市6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为57.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2.6%,进入老龄化阶段。由于老年人口的数量增加,老龄化程度的逐渐加深,使得养老服务需求增加,进而导致社会提供的养老服务设施明显不足。养老服务设施作为中间介质,供需两端分别连接着提供养老服务的机构和有养老需求的老年人口。开封市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型城市,对于街道尺度老年人口与养老服务设施配置研究更能体现其空间分布特征。为此,本文以开封市37个街道(乡、镇)为研究单元,采用2000年、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数据分乡、镇、街道资料和2018年开封市各街道人口普查数据,用老龄化率、老年人口密度两种不同的老龄化程度指标进行空间分析,探讨开封市街道(乡、镇)老龄化时空分布特征及时空关联演化。并根据中老年人养老意愿调查结果分析不同人群对养老服务设施的选择意愿。结果表明:(1)从2000年至2018年,开封市各街道老龄化率持续增长,趋势曲线的峰值向西南方向偏移。通过老年人口密度分析得知十年间开封市主城区老年人口密度升高,空间分布格局呈现出由“中心-外围”圈式扩散的特征且满足单中心Smeed人口密度模型。(2)自2000年至2018年,开封市各街道老龄化率呈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性特征,2000年至2010年空间聚集度增加,2010至2018年集聚效应减弱,各街道老年人口分布逐渐趋于均衡。(3)通过对老年人养老意愿分析,主城区相比郊区的中老年人更愿意选择养老服务设施。老年人相比中年人,更倾向于传统家庭养老。随着时间的发展、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养老服务设施存在着潜在需求。根据获取的老年服务设施性质、规模配置、地理位置等信息,分析开封市养老服务设施的配置和空间分布现状,并运用两步移动搜索法(2SFCA)探究开封市养老服务设施的可达性,通过区位熵法分析开封市养老服务设施的公平性。结果表明:(1)养老服务设施普遍规模较小,设施和人员配置不足,服务水平较低。(2)不同规模等级的养老机构服务水平存在差异。(3)开封市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分布呈现主城区集聚郊区分散的特征。(4)人口集聚的老城区和北部、西部区域的养老服务设施可达性与公平性较低,因此要对这些区域的养老服务设施进行资源整合、调整、新增。结合开封市老年人口分布现状、养老意愿以及养老服务设施配置和布局现状,开封市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可采用“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机构+社区卫生服务站”三者互相结合的方式,以嵌入的模式进行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对于在建设上无法进行结合的养老服务设施,可采用三者服务共享的模式。面对不同的养老需求,关键是要整合资源,实现可复合化养老服务提供的模式。养老服务设施配置与空间优化采取按需对养老服务设施进行分类;整合资源,实现养老服务提供方式更多元化;优化现有养老服务设施结构体系;从需求角度,按照服务圈内养老服务提供的便捷性、公平性原则合理规划养老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