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资源错配的形成机理与效应研究

来源 :天津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j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经济发展的进程中,资本积累与技术创新是金融促进经济增长的两大重要途径。金融体系的主要功能是为了在一个不确定的环境中帮助不同地区或国家之间进行资源配置。然而,从全球各大经济体的发展来看,经济增长缓慢的原因并非来自资源缺乏或技术创新层面的短板,而是资源错配。资源错配使得资源无法按照效率原则分配以达到帕累托最优的状态,这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增长的步伐。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中国实体经济要素成本的不断提高,支撑中国制造业“大生产+大出口”的比较优势逐渐衰减。由于目前中国的金融体系仍然属于国家主导型,占有更多金融资源的企业反而产出效率不高,金融资源错配现象的普遍存在使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效率逐步降低。因此,深入探究金融资源错配的形成机理与效应,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对于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效率以进一步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围绕金融资源错配这一主题,主要研究两大问题:(1)我国金融资源错配的形成机理,包括内在形成机理和外在形成机理;(2)金融资源错配的效应分析。在这部分,论文分别从行业间金融资源错配的效应以及企业间金融资源错配的效应展开研究。针对于行业间金融资源错配的效应,论文主要探究了金融资源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减损效应。针对于企业间金融资源错配的效应,由于金融资源错配一方面引致产出效率高的企业难以获得金融资源,从而对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投资效率造成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产出效率并不高的企业却因非市场因素反而能够获得金融资源,这样一来,拥有金融资源的企业会拓宽其投资渠道,在其主营业务盈利性不高的情况下,转而投向高盈利高风险的领域,加大了企业的风险承担。因此,论文进一步将企业间金融资源错配的效应细分为两个方面,包括金融资源错配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减损效应和金融资源错配的企业风险效应。在分析我国金融资源错配的形成机理时,论文从内在和外在两方面研究金融资源错配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我国金融资源错配的形成机理既包括信息不对称、要素市场扭曲以及金融摩擦等内在市场因素,同时也包括所有制差异、政府对国企的倾向性公共政策、分税制改革带来的市场分割以及地方政府干预、预算软约束等外部因素。在中国转型式经济增长的发展过程中,造成金融资源错配的市场层面的成因和制度层面的成因不是独立地发挥作用,而是相互交织在一起共同对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产生影响。在分析金融资源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减损效应时,论文从行业间金融资源错配的角度,首先借鉴Aoki基于税态摩擦因子测度资源错配的框架,建立了一个含有部门特定摩擦的多部门竞争均衡模型。其次,采用“间接测度”方法,将所有可能的扭曲,都用加在价格上的“税收楔子”来表达。同时,引入要素流动系数以及要素价格相对扭曲系数来表征要素错配水平。进一步,论文通过拓展传统Syrquin分解,将资源配置效应分解为资源价格扭曲变动效应和行业份额效应,探讨不同年份、各个行业、不同生产要素的错配程度对全要素生产率及产出效率的减损效应。在理论分析基础上,论文基于2008-2017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定量分析金融资源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以及产出效率的减损效应。研究发现,从总体上来看,资本价格扭曲导致了金融市场上的不同企业的不平等地位,金融资源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减损效应。但从变化趋势来看,我国大多数行业的资本价格扭曲状态正逐渐纠正,经济增长逐渐由靠要素投入拉动转向靠资源的重新配置以及结构性改革拉动,说明纠正金融资源错配对于我国经济整体的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在分析金融资源错配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减损效应时,论文从企业间金融资源错配的角度,基于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中的MM理论,构建了金融资源错配对于企业投资效率影响的理论模型,研究在MM理论的假设条件放宽的情形下,金融资源错配是如何扭曲资本结构的债务融资属性,并将这一扭曲传导至实体经济中的企业非效率投资。在理论分析基础上,论文基于2008-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金融资源错配对企业非效率投资、投资不足和投资过度的影响,以及资本结构在金融资源错配与企业非效率投资间所起的中介效应。研究表明,金融资源错配对企业投资效率产生直接减损效应。从所有制属性上看,金融资源错配引致民营企业投资不足严重;从企业规模上看,金融资源错配引致大规模企业投资过度程度加深;从行业性质来看,金融资源错配加大了房地产企业的投资过度,房地产企业对制造业企业产生挤出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金融资源错配对企业投资效率产生间接减损效应。企业资本结构在金融资源错配与企业非效率投资间起到中介作用,金融资源错配扭曲了资本结构的市场治理属性,导致金融资源配置偏离了帕累托最优的经济状态,从而引致微观企业非效率投资。在研究金融资源错配的企业风险效应方面,论文基于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中的权衡理论,构建金融资源错配对企业风险的理论模型,并基于2008-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实证检验金融资源错配的企业风险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金融资源错配提高了企业杠杆率,增加了企业的风险承担;另一方面,金融资源错配降低了企业经营效率,增加了企业的风险承担。因此,不断优化金融资源的配置对防范债务风险,加强监管具有积极作用。论文在之前各章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优化金融体系结构、促进资本市场发展、促进大型和中小型金融机构的配合、促进征信体系建设、优化监管理念、打破行政垄断、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等政策建议,试图为不断提高我国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做出些许贡献。但是,论文在理论和实证部分均存在不足。论文在金融资源错配的动态效应研究方面存在欠缺,同时论文在考虑企业的融资来源方面,还需进一步分析企业从信托投资公司、租赁公司、保险公司以及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所获得融资的情况,以深化对我国金融资源错配的形成机理与效应的研究。
其他文献
中性粒细胞减少一直以来被认为是骨髓抑制性化疗最严重的血液学毒性,同时也是实体瘤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治疗中常见的剂量限制性毒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肿瘤患者的住院天数和
经济新常态增长模式下,要求经济增长方式由资源低端产品粗放不可再生型增长向生态化创新性精细可再生型增长转变。低碳审计是一项促进企业向这一方向发展的重要监督约束机制
结合前人的经验 ,根据钱家营矿的实际情况 ,科学制定了主要通风机性能测定方案 ,尤其对西风井的特殊情况进行了大胆实践 ,以周密的安全措施为保障 ,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 ,采
钨铜复合材料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功能材料,在集成电路、触头材料、电火花加工、等离子电极、高温模具以及其他要求导电导热性能和高温使用的场合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当今
经济全球化使得制造业在供应网络的空间和时间上都有了延伸并出现了精益化、复杂化和全球化等特点。与此同时,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也在发生变化,由以往的商品价格和质量,到商品获得速度、特性等特点,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企业不得不提高自己的响应能力。近年来,自然灾害、恐怖袭击、工人罢工等频发以及环保部门的影响,供应中断的事情时有发生,而供应的不确定常常需要制造商临时变更生产计划,由此会带来一些不良影响,如成本价
对发电企业物资计划模型(ERP)进行了研究,针对发电企业的运营管理模式的特点,根据发电企业的经营特点,给出了发电企业的ERP的作用与意义。本文针对发电企业运营管理需求,结合
<正>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海洋渔船配备的通信导航设备现状及存在的不足,通过对当前渔船通导设备的功能性能及其缺陷分析,结合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对渔船通导功能的要求,提
人眼中存在两种受体细胞,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这两种细胞会根据周围环境亮度的不同将视觉分为明视觉、中间视觉和暗视觉。在图像采集的过程中,暗视觉环境下采集到的图像会因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竞争的时代,是高新技术的时代,也是人本管理的时代,对这个时代的大学生来说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就业的问题,可以说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又是大学生自我管理
【正】 (1982年3月8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 鉴于当前走私、套汇、投机倒把牟取暴利、盗窃公共财物、盗卖珍贵文物和索贿受贿等经济犯罪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