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珊瑚礁海域鱼类分类多样性与地理分布的研究

来源 :广东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x8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海所属的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主要由珊瑚礁组成,这些珊瑚礁中蕴藏着种类丰富的鱼类生物。本研究根据南海珊瑚礁海域鱼类调查研究的历史资料,对各珊瑚礁群记录的鱼类物种数目进行了系统整理,结果显示目前东沙群岛珊瑚礁海域记录鱼类物种514种,西沙和中沙群岛记录620种,南沙群岛记录548种,总计则为981种,都以鲈形目鱼类为主,但各礁群和总共记录的鱼类物种数目均少于全球生境相似的海域和预测的物种数目,可能是由于调查次数较少的缘故。 根据鱼类种类组成用统计检验对东沙群岛、西沙和中沙群岛、南沙群岛、卡拉棉群岛、米尔恩湾的天竺鲷科、蝴蝶鱼科、隆头鱼科、雀鲷科、刺尾鱼科、鹦嘴鱼科、鲥科、鲹科、鳂科、羊鱼科等10科典型珊瑚礁鱼类科的相对丰富度的差异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上述海域10科鱼类的相对丰富度差异均不显著。 根据鱼类物种组成计算了东沙群岛、西沙和中沙群岛及南沙群岛珊瑚礁海域鱼类的分类学多样性指数值,结果显示东沙平均分类差异指数△+为55.1,分类差异变异指数△+为121;西沙和中沙△+为60.2,△+为164;南沙△+为56.6,△+为150;所有珊瑚礁海域鱼类△+均小于长江口、东海陆架和黄渤海,反映了总体上珊瑚礁海域鱼类亲缘关系要比陆架和河口鱼类近。而△+的分布则有所不同,所有珊瑚礁海域鱼类△+低于长江口和黄渤海鱼类,但都高于东海陆架。 根据物种组成计算了西沙群岛16座岛礁的G-F多样性测度。结果显示西沙各岛礁之间的G-指数、F-指数和G-F指数差异均较大,与岛礁记录的物种数目差异较大有关。为避免个别岛礁G-F指数为负的情况,采用了改进的G-F指数与物种数目对数为正相关,能较好地体现研究区域生境的复杂程度,G-F多样性测度较高同时也是物种数目较大的岛礁如永兴岛、华光礁、东岛等应该成为珊瑚礁海域鱼类保护的重点区域。 南海珊瑚礁海域鱼类地理分布主要分为印度-太平洋、印度-西太平洋、西太平洋等几种类型,这三种类型占了各礁群以及全部鱼类种类数目的75%以上。环热带种出现频率也较高,这些鱼类以游泳能力较强的鱼类如鲨鱼等居多。西沙群岛记录的尖尾新丝隆头鱼为该海区的特有鱼类。计算了东沙群岛、西沙和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之间以及他们与卡拉棉群岛、米尔恩湾和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南海北部陆架鱼类种和科相似性系数,结果表明珊瑚礁海域之间的种和科相似性系数、共有的物种数目均高于珊瑚礁海域与陆架鱼类。对南海珊瑚礁海域总的鱼类物种数目鱼类与其他海域共有种数目进行了对比,显示南海珊瑚礁海域记录鱼类与同位于西太平洋地区的台湾省关系最为密切,共有种有839种,菲律宾(794),印度尼西亚(689),澳大利亚大堡礁(660),太平洋中部群岛(433),阿拉伯海(280),夏威夷(255),东太平洋(135),南海北部陆架(104),南沙群岛西南陆架(90),而与加勒比海区相差较大,共有种只有49种。本研究支持将南海珊瑚礁海域鱼类划为印-马亚区的结论。
其他文献
我国渔业在发展中受重产量、重地区、重近期发展观念的困扰,资源利用必然建立在过度开发利用和粗放经营基础之上,虽然年年保持高速增长,但在相当程度上已对资源特别是近海渔业生
本研究利用磁珠杂交筛选和数据库检索两种方法开发了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和光棘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nudus)三种重要无脊椎动
智利竹筴鱼是东南太平洋重要的中上层跨界经济鱼种之一,也是远洋渔业国家争相捕捞的对象。由于智利竹筴鱼的高度洄游性,分布范围较广,渔场资源及中心渔场变动的年际差异较大,
本文以刀鲚群体(Coilia ectenes)和日本鲚群体(C.nasus)为研究对象,利用形态学观察、生物学测定、同工酶分析和线粒体DNA序列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目的是确定刀鲚群体(C.ectenes)
黑斑原鮡(Glyptosternon maculatum),是鰋觥鱼类(Glyptosternoid catfishes)的一种,为冷水性高原鱼类,分布于我国西藏境内的雅鲁藏布江中游(谢通门至波密江段)。关于黑斑原鮡
中国第三大淡水湖太湖。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环太湖周边地区的污水不断入侵,太湖水质呈现出逐年恶化的趋势,富营养化加剧,太湖蓝藻频繁爆发。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
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是我国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类,养殖过程中,容易出现缺氧、浮头、翻塘等现象,特别是高温季节,不利于团头鲂养殖业的发展。为了进一步了解团头鲂
运用组织学、组织化学等方法,利用光镜和电镜技术,研究了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血细胞的类型、形态结构特征、功能和分布情况。光镜观察显示,血细胞可区分为Ⅰ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