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存干砌毛石墙体原貌加固关键技术与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dlily_8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存石砌房屋现状调查研究与震后破坏情况表明,石砌房屋抗震性能主要取决于承重墙体的整体性及其抗侧能力,石墙作为房屋主要承重及抗剪承载力构件,对石结构房屋抗震性能有至关重要影响;在鲁中山区现存传统建筑中干砌毛石墙体应用较为广泛,与浆砌或料石墙体相比整体性、抗震性能更差,考虑干砌毛石墙体特有的历史文化价值,亟需探寻一种不破坏外立面的原貌保护与抗震加固补强方法。本文建立在前期调查研究基础上,遵循“墙内注浆、室内补强(不改变外观风貌)”加固策略,即通过墙内灌浆提高干砌毛石墙体整体性、通过仅室内一侧涂覆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简称“面层”)提高墙体开裂后的变形能力与抗震性,实现不破坏干砌毛石墙体室外立面的原貌保护。本文针对未加固墙体和3种不同方法加固后的墙体,分别开展了低周往复荷载试验。取得了如下研究成果:(1)探明了鲁中山区石结构房屋保护利用现状及存在的结构性问题。调研结果表明,鲁中山区干砌毛石房屋保存现状不容乐观,多数房屋遭到废弃、闲置;房屋内表面通常采用麻刀灰抹面,其强度低、易开裂;承重石墙开裂倒塌较为普遍,部分墙体出现平面外鼓出现象,有必要采取有效的加固技术提高干砌毛石房屋尤其是墙体的整体性与抗震性能。(2)探明了现存干砌毛石墙体的抗震性能与失效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干砌毛石墙体抗剪承载力低、整体性差,峰值荷载均值仅为9.33 k N;墙体破坏形式属剪切破坏模式,且在两剪切面之间存在挤出残余变形;滞回曲线较为饱满,由“梭形”逐渐演化为“平行四边形”;以峰值刚度为分界点,刚度退化峰前快于峰后,墙体耗能主要依靠凹凸不平叠合而成的各石块间的摩擦耗能。(3)验证了“墙内注浆、室内补强”原貌加固方法在现存干砌毛石墙体抗震加固应用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面层或注浆加固后,墙体抗剪承载力均得到显著提高,与未加固墙体相比,墙体初始刚度增大;面层及注浆复合加固后,滞回曲线基本呈长方形,墙体耗能机制由块材之间的摩擦耗能转变为上部墙体与地梁之间的摩擦耗能;面层、注浆、面层及注浆复合加固墙体承载力退化系数均值分别为0.882、0.954、0.996,能量耗散系数均值分别为0.99、1.43、2.25,即面层及注浆复合加固墙体抗震性能依次优于仅注浆加固墙体、面层加固墙体。(4)建立了加固后干砌毛石墙体抗剪承载力的统一计算公式。综合考虑未加固墙体、室内一侧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墙内灌浆粘结力提供的抗剪承载力,建立了不同方法加固后墙体的统一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本文创新点如下:(1)揭示了未加固、加固后现存干砌毛石墙体的失效破坏模式及耗能机制,提出了不改变墙体室外一侧外观风貌的“墙内注浆、室内补强”加固策略和施工工艺。(2)建立了加固后干砌毛石墙体统一的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实现了加固前后干砌毛石墙体失效破坏模式的定量判别。
其他文献
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土壤属于滨海盐碱土,是由河流搬运以及海水顶托等因素长期共同作用形成的浅海沉积物,盐碱化严重,区域内地下水位较高,受海水盐分以及蒸发的影响,地下水矿化度较高。在传统的盐碱地改良中,常采用“以水压盐”的方式,即大水漫灌淋洗土壤盐分,但这种粗放型的灌溉方式耗水量较大,与当地淡水资源相对短缺的现状不相适应。大量研究表明,微咸水能淋洗土壤盐分,黄河三角洲地区微咸水资源丰富,易于开采,因此具有
植物受到病毒系侵染后,会引发自身的免疫反应,可以免受同种病毒的其它株系侵染的现象称为交叉保护作用。利用弱病毒(弱毒疫苗)防治靶标强毒是目前防治植物病毒病的一种有效措施,但目前缺乏能够有效防治烟草病毒病的多联疫苗,也缺少一个能够在田间接种弱毒疫苗时具有高接种效率的接种体系。黄瓜花叶病毒(CMV)宿主广泛,为害严重,是弱毒疫苗基础病毒载体的一个理想选择。本研究是基于黄瓜花叶病毒创制不同类型的二价和三价
学位
学位
土壤盐渍化是影响全世界种植业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随着工业的发展和农业耕作、施肥、灌溉方式的不合理,使土壤盐渍化问题日益严重。葡萄(Vitis vinifera)作为种植范围广泛且经济效益较高的果树之一,有一定耐盐碱能力,但当遭受到的盐害程度超过一定的阀值,其生长发育便会受到抑制,产量和品质也会严重下降。因此,如何增强其耐盐碱能力是葡萄产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亚精胺(Spermidine,Spd)作为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苹果是多年生果树,在遗传上高度杂合,采用传统的杂交育种方法培育一个优良品种难度大且周期长。现代生物技术,尤其是转基因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苹果的良种选育提供了新的途径,但是目前苹果的遗传转化主要以叶片器官发生为再生体系,其转化效率较低,限制了该技术在实际育种工作中的应用。通过体细胞胚胎发生获得再生植株的方法具有数量多,速度快,成苗率高,遗传稳定性好等优点,并且以直接体细胞胚胎发生为基础的遗传转化可以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