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奥克瑞是具有世界影响的尼日利亚英语作家,被认为是非洲的重要作家之一。《饥饿的路》是其代表作,与《迷魂之歌》、《无尽的财富》共同构成了“阿比库”三部曲。奥克瑞在“阿比库”三部曲中创造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人物形象,但国内外对其中的女性人物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著名文学理论家和女性主义批评家佳亚特里·斯皮瓦克的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为参照,聚焦阿扎罗的母亲和寇图太太两个主要女性人物,研究小说中本土属下女性面临的主体性困境以及其主体性建构过程,从而实现对其三部曲更为深入的解读。本研究发现,本土属下女性的主体性建构受本土父权文化压迫、殖民文化压迫和精英女性压迫等多重困境。寇图太太的女性主体性建构是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她是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碰撞下主体意识迷茫的一群人的代表。在强大权势的建构过程中,她在两种文化间挣扎。一方面,她运用自身强大的经济实力,积极主动帮助改善本土属下妇女的生活,挑战了传统男性主导的社会秩序;另一方面,她受殖民政府压制,受欲望压制,消极扮演殖民政府的代言人。她的主体意识在不平衡中徘徊。艾德的死催生了其主体意识的蒙醒,促使她找回了心中的善。而她的忏悔揭露了殖民政府的恶行,是对殖民统治的反抗,是自我情感和思想的强烈表达,也是自我意识找回的标志。其主体性建构过程虽然充满艰辛,但终究是迈出了极为重要的一步。阿扎罗母亲的主体性建构由两方面来实现。一方面是性别上主体的建构。她的主体意识由弱转强,摆脱个性上对丈夫的屈从和依赖,打破性别角色的刻板观念,建立与丈夫间新型两性关系。另一方面是种族上主体的建构。阿扎罗的母亲积极参与政治、坚持本土文明,团结本土属下妇女,以强有力的姿态改造自身与社会。借助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出,奥克瑞在“阿比库”三部曲中体现了其对本土属下女性主体性建构的关照,以及对底层属下女性摆脱异化、探寻自由之路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