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93例乳腺髓样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情况。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15年1月在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诊治的乳腺原发性髓样癌患者,经过严格筛选后确定入组人数为93人,其余其中luminal型21例(包括luminal A型1例,luminal B型20例),Her-2过表达型7例,三阴型65例。归纳整理其临床、病理资料,其中化疗方案分为ABC三组(A组化疗方案为紫杉醇类药物联合环磷酰胺,B组化疗方案为蒽环类药物联合环磷酰胺续贯紫杉醇类药物,C组化疗方案为蒽环类药物+环磷酰胺+紫杉醇类药物联合使用),通过回顾性分析不同分子分型的乳腺髓样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情况。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生存时间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并进行Log-rank检验,采用K-M法和多元Cox回归以95%作为可信区间对影响MBC预后因素做出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入组的患者年龄为26~77岁,中位年龄为51岁。有乳腺恶性肿瘤家族史的患者共11例(11.83%),无乳腺恶性肿瘤家族的患者共82例(88.17%)。肿瘤直径大小为1.2~7.9cm,中位肿瘤直径大小为3.2cm。(2)所有患者经影像学检查证实在确诊前未发其他组织或器官等远处转移病灶。手术方式包括乳腺癌保乳+腋窝淋巴结清扫术13例(13.98%),乳腺癌改良根治术74例(79.57%),乳腺癌根治术6例(6.45%),表现为ER和(或)PR阳性表达的患者23例(24.73%),所有激素受体阳性表达的患者均接受内分泌治疗。表现为Her-2免疫组化强阳性表达或FISH基因扩增的患者11例(11.83%),其中接受靶向治疗的患者8例(72.72%)。手术方式、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对各组MBC患者预后无明显差别(P值均>0.05)。(3)入组患者中 luminal 型 21 例(22.58%)(包括 luminal A 型 1 例,luminal B型20例),Her-2过表达型7例(7.53%),三阴型65例(69.89%)。对于不同分子类型的患者,区域淋巴结转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9.335,P=0.004),其他指标如确诊年龄、家族史、肿瘤发生部位、肿瘤大小、肿瘤分期及组织学分级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入组的93例患者3年OS为100%;3年内发生肿瘤进展者5例,3年DFS为94.62%;5年内死亡7例,5年OS为92.47%;5年内发生肿瘤进展者27例,5年DFS为70.97%。各项参与评估的指标对于MBC患者的3年OS、3年DFS或5年OS均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多因素生存分析提示Ki-67的表达水平(HR=2.395,95%CI:1.423-4.030,P=0.001)、肿瘤分期(HR=2.062,95%CI:1.277-3.331,P=0.003)和化疗方案(HR=2.291,95%CI:1.347-3.488,P=0.003)是MBC患者5年DFS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余指标对MBC患者5年DFS影响情况均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1)乳腺髓样癌的病理分型以三阴型为主,不同分子分型对乳腺髓样癌的预后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肿瘤分期、Ki-67表达水平、化疗方案是乳腺髓样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3)对于肿瘤分期高、恶性程度高、增殖速度快的患者,蒽环类药物+紫衫醇类药物+环磷酰胺的化疗方案优于蒽环类药物+环磷酰胺续贯紫衫醇类药物或紫衫醇类药物+环磷酰胺的化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