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脑腹侧被盖区激活调控大鼠初级听皮层神经元反应的细胞机制

来源 :第三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2009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和目的:大鼠初级听皮层(A1)接受来自听觉丘脑的直接信息输入,并对接受到的前级信息进行整合加工。初级听皮层在对声音信息的辨别、加工、记忆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初级听皮层神经元对于不同声音刺激的反应形式不一,反映了不同模式声音刺激在神经系统中诱发产生不同的神经电活动并最终可能导致不同的行为学效应。大脑奖赏系统在生物体适应环境和维持其生存发展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中脑边缘多巴胺能系统是奖赏系统的核心,中脑腹侧被盖区(VTA)和位于腹侧纹状体的伏隔核(NAc)是其主要的结构基础,而多巴胺是其重要的分子基础和神经递质。中脑多巴胺能奖赏系统与大脑感觉皮层存在广泛的纤维联系,感觉信息(听觉、视觉信息)在大脑皮层中的表达受到中脑奖赏系统的调控。在听皮层,中脑VTA的激活更是能够显著影响初级听皮层特征频率的分布规律。以往的在体神经电生理研究表明,中脑多巴胺能奖赏系统的激活能够显著影响感觉皮层的神经活动。在视皮层和听皮层,已经有研究报道多巴胺能奖赏信号能够选择性调控二者的可塑性。Bao等人的研究发现,在公认的可塑性较差的成年大鼠听皮层,当微电流刺激激活中脑VTA后,听皮层对于与电刺激配对的纯音刺激的诱发反应发生选择性改变,根据VTA电刺激与纯音刺激的配对先后顺序而发生选择性增强或减弱,而配对纯音在听皮层的代表区面积也发生相应的显著变化,暗示了中脑VTA的激活能够改变配对感觉刺激的生物学意义。但是有关中脑奖赏系统调控初级听皮层神经活动和可塑性的研究仍远未深入,可能是由于中脑奖赏系统复杂的纤维投射、多样的生物学功能以及听皮层多样的活动状态和反应特性所致。另外,先前的研究手段单一、技术局限,或者通过脑组织切片研究多巴胺递质对于听皮层活动的影响,或者利用钨丝电极细胞外多单位记录的手段研究中脑VTA激活对听皮层整体特征频率分布的影响。这些工作虽让我们了解中脑VTA对于初级听皮层活动的作用特点,但不能从单细胞水平解释中脑VTA的激活调控初级听皮层处理前级输入信息的生理机制。而对于这一机制的理解将有助于我们深入研究奖赏系统调控大脑感觉皮层功能和可塑性的生理机制,并加深对感觉皮层内信息加工处理的生物学基础问题的理解。方法:第一部分:初级听皮层神经元声诱发反应的电生理特征运用在体场电位记录技术、在体细胞贴附式膜片钳技术、在体细胞外和细胞内记录技术分别从皮层整体水平和单细胞水平研究A1神经元内在感受野特性、声诱发的A1神经元反应特征,并重点描述了两种特殊类型声诱发反应的放电特性和膜电位特性:A1神经元对纯音/噪音的差异性反应和迟发型听觉反应。第二部分:VTA激活对初级听皮层神经元的作用及其细胞机制首先运用在体细胞外多单位记录技术对A1进行功能定位,进而利用细胞内记录技术在单细胞膜电位水平研究中脑VTA激活对A1神经元声诱发的兴奋性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影响。结果:第一部分:初级听皮层神经元声诱发反应的电生理特征1.大鼠A1神经元特征频率与反应阈值存在规律性分布:特征频率位于低频区的神经元反应阈值较高,中频区神经元反应阈值较低,高频区阈值再升高。2.在大鼠A1中,有约10%的锥体神经元表现出对噪音反应抑制而对纯音反应增强的声诱发反应。其中,纯音刺激引起的EPSP持续时间明显长于白噪声刺激组,EPSP幅度也明显高于白噪声刺激组。3.约30%的初级听皮层神经元同时具有短潜伏期(约10ms)的起始相(onset)听觉反应和长潜伏期的迟发型听觉反应。场电位记录、单细胞放电记录和细胞内膜电位记录均显示迟发型听觉反应潜伏期远长于onset反应潜伏期。第二部分:VTA激活对初级听皮层神经元的作用及其细胞机制1. VTA激活能够引起A1神经元的声诱发放电总数和放电总时间的减少,但是提高神经元在声刺激的诱发反应期内的放电密度和时间精度。2. VTA激活后,A1神经元声诱发EPSP的时程明显缩短,但丘脑至听皮层的兴奋性输入以及A1神经元本身的兴奋性未受影响。3. VTA激活后,A1神经元膜电位的超极化水平显著增强。结论:在大鼠A1中,长潜伏期的迟发型听觉反应普遍存在,约30%的A1神经元可同时具有短潜伏期(约10ms)的起始相(onset)听觉反应和长潜伏期的迟发型听觉反应。VTA激活后,通过环路机制,提高A1内抑制性微环路的活动水平,间接增加锥体细胞接受到的抑制性输入,导致膜电位超极化水平的增强和提前出现,从而提高A1神经元声诱发的动作电位发放密度和时间精度。
其他文献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容,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强化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把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电脑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认知工具,使学生借助这些认知工具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探究问题、更新知识和追踪科技前沿研究成果。  物理是传承学科知识、揭示科学规律、公告科研成果的重要學科,物理课程与当今先进科技成果紧密结合就不能缺
摘 要: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有很多学生反映物理难学,对物理不感兴趣。如何让学生对物理有兴趣,愉快地学习物理,是广大老师一直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合理利用好多媒体;用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方面阐述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中学物理教学 学习兴趣 导入方法 多媒体  如何唤醒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喜爱物理,愉快地学
粮食存储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是维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坚实后盾。粮情检测系统是利用半导体测量技术和通信技术,及时直观的反映了粮食的存储状况并能根据粮情做出
叶片衰老是一种程序性的细胞死亡,是叶片发育的最终阶段.此过程中主要发生的是分解代谢,许多蛋白质在此过程中被降解,而多种蛋白酶的活性也与此过程密切相关,其中的一些蛋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凡有成绩者无不对自己从事的事业有着浓厚的兴趣,兴趣推动他们孜孜不倦地追求而取得成功。物理学家丁肇中费劲6年心血发现“J粒子”,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记者问他:“你如此刻苦,不觉得累吗?”他这样回答:“不不不,一点也不,没有任何人强迫我这样做,正相反,我觉得很快活。因为有兴趣,我急于要探索物质世界的奥秘,比如搞物理实验,因为兴趣,我可以两天两夜,甚至三天三夜待在实验室
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人类的思维发展还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自然哲学,到牛顿时代的经典力学,直至现代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都是物理学家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有形体现。在中学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应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