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押衙是唐代方镇使府重要的武职僚佐之一。文章于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整理敦煌文书中关于押衙的文书以及传统史料中押衙的记载,对押衙的设置、职能、以及社会属性等问题进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押衙是唐代方镇使府重要的武职僚佐之一。文章于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整理敦煌文书中关于押衙的文书以及传统史料中押衙的记载,对押衙的设置、职能、以及社会属性等问题进行探究,梳理归义军政权下押衙的发展脉络。押衙的设置。押衙的种类有都押衙和普通押衙。研究认为,都押衙的设置,张氏归义军时期设有2种,分别为左都押衙与右都押衙,张氏归义军时期任都押衙之职共有5人;西汉金山国时期可能设有4种,由于缺乏史料,具体称谓不得而知,西汉金山国时期时期任都押衙之职共有5人;曹氏归义军时期至少设有4种,分别为衙内都押衙、衙前都押衙、左马步都押衙、右马步都押衙,曹氏归义军时期任都押衙之职共有35人。至于普通押衙,张氏归义军时期普通押衙有左厢押衙、右厢押衙、专使押衙、诸司押衙4种,张氏归义军时期任押衙之职共有19人;西汉金山国时期,普通押衙有左厢押衙、右厢押衙、专使押衙、诸司押衙、引驾押衙、随使押衙6种,西汉金山国时期任押衙之职共有48人;曹氏归义军时期有左厢押衙、右厢押衙、专使押衙、诸司押衙4种,曹氏归义军时期任押衙之职共有267人。归义军押衙的职能。研究认为,张氏归义军时期押衙的职能有军事职能、对外交往职能、管理后勤,这一时期押衙职权范围较小。西汉金山国时期与张氏归义军时期相比,押衙的职权范围变广,多了文职、随身护卫、管理赋税和营田、管理地方政务。由于金山国政权独立,职能健全,设置岗位众多,因此金山国时期押衙的职权范围是最广泛的。曹氏归义军时期押衙的职能比起西汉金山国时期押衙的职能减少了一些,有军事职能、对外交往职能、管理后勤、文职、管理地方政务。押衙的社会地位变化。押衙这一职在归义军政权中人数众多,虽然出身高低不等,但还是多由豪门大族担任。在张氏归义军和西汉金山国时期押衙的经济状况良好。到了曹氏归义军时期,押衙数量剧增,都押衙与普通押衙共有300多人,有的押衙是一些工匠、乐人,有的押衙本身并没有实际职务,这一时期押衙近乎成为一个称号,不论是官员还是普通民众都有押衙。沦为普通百姓的押衙在经济上比较困顿,有实际官职的押衙经济状况依旧良好。
其他文献
《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被称为医之始祖。由于《黄帝内经》成书历史久远,其复杂的文化内涵给读者理解《黄帝内经》造成诸多困难。近些年,众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点评。钱超尘主编、姚春鹏点评的中华经典《黄帝内经》便是其中之一。姚春鹏的点评对读者理解《黄帝内经》起到了很大辅助作用,对读者了解中医文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该翻译报告的作者选取部分点评内容进行英译,以期有助于英语读者更好地
柑橘溃疡病和西甜瓜果斑病均是生产上重要的细菌病害,分别由Xanthomonas citri subsp.Citri(Xcc)和Acidovorax citrulli(Ac)引起。本研究以两种病原细菌为研究对象,对其致病相关
毛细作用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毛细力也被广泛的应用于医学、植物学、微电机系统等领域。但是对于岩土工程而言,毛细作用所引起的毛细水上升现象,会影响工程地基的含水量,土壤结构以及地基强度,对人民的安全生活产生危害。因此,为了给工程灾害预测提供一种方法,本文主要研究毛细水上升的受力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及实验研究,发现了毛细水在土体孔隙中的运动路径,并且提出了适用于黄土预测毛细水上升高度的计算公式,主要研究成
罚金刑并罚,是指司法机关对于一人所判处的数个罚金刑,根据一定的原则、方法和程序,决定应当执行的刑罚。罚金刑并罚原则,是指数个罚金刑数罪并罚时应当采用的原则。根据我国
按照中国文学的传统,游记是古代文人游历山川之后抒发情怀的文字。翻译游记类的作品,译者可以跟随作者体验当地的生活,感受当地的人文。对于外语人来说,翻译本国或其他国家的
唐君毅是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文化意识宇宙中的巨人”。唐君毅的哲学视野开阔,思想精深,对中国佛教思想的阐释是其思想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唐君毅晚年的著
郑乃珖是当代工笔花鸟画领域的杰出代表,其作品在题材、构图、设色、等很多方面,均突破了传统的绘画方式和绘画风格,尤其是在绘画题材方面具有鲜明的个人特点。本篇论文分为
医疗侵权诉讼中证明责任的分配规则,直接关系诉讼双方当事人的胜负结果或不利负担。我国侵权责任法实行过错责任原则为主、附条件推定过错为补充的证明责任分配规则,意味着患
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是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的成员,是感染犬科类动物的重要病原之一。犬感染CPV后引发严重的腹泻,并伴随出现食欲减弱、呕吐、发烧和白细胞减
侵占罪入刑二十余年来,在司法实践中遭遇了难以适用的困境,各地法院或因对保管物、遗忘物及埋藏物的理解偏差而不予认定为侵占行为,或因证据不足、被控诉人下落不明等法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