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新能源微网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研究

来源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jh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可再生能源渗透率日渐提升,电网稳定可靠运行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目前存在的长距离传输线路损耗大、设备利用率低、消纳及并网困难、系统增容投资边际效率差等问题亟待解决。因此需要对新能源微网内的光伏、风电、储能、逆变器、控制器等设备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实时、准确、全面的获悉独立供电网络的运行情况。WSN(Wireless Sensor Networks,无线传感器网络)结合无线传感、计算机、分布式信息处理以及无线通信等技术,能够有效地实现对新能源微网内监测对象的信息采集和协作感知。但现阶段传感器件的能量限制问题大大制约了传感网络的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依托课题组参与的国家电网及南方电网科研项目,结合智能可穿戴设备、可充电无线传感器网络等方面的研究情况,着重研究传感器网络的路由优化设计。通过上述项目关键技术研究,以期延长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生命周期,提高新能源微网各环节设备监测的可靠性和精确度,优化各类可再生电源、间歇性电源和负荷接入后的协调运行,保障微网并网运行的稳定可靠。首先,分析新能源微网对传感业务的需求,探究无线传感器网络工作特性以及在微网中的适用性,提出新能源微网传感系统及其现阶段的局限性,并根据新能源微网内传感器节点的分布情况,设计面向新能源微网的提出面向新能源微网的WSN通信架构:研究现有WSN的路由协议并选取更适用于新能源微网的路由技术,进一步优化设计并通过仿真进行验证分析其性能的路由协议并结合新能源微网应用场景,提出一种WSN路由优化方法并通过仿真验证;其次,针对新能源微网环境应用场景探讨研究其WSN的充电方式和充电策略,对可充电WSN的路由优化设计并进行仿真验证,并对通过WSN和可充电WSN的通信可靠性进行通信可靠性仿真对比分析,验证可充电WSN在一定误差范围内的可行性在一定误差范围内的适用性;最后设计智能可穿戴设备并测试其在新能源微网中应用性能。
其他文献
约瑟夫·普利策生前也许不会想到,百余年之后,一个以中国经济发展为题材的新闻报道会分享他留下的奖金。  在近期揭开的普利策新闻奖2007年榜单上,《华尔街日报》因报道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及相关问题而获得了国际新闻报道奖。而以中国为题材的报道已经连续两次获得这个奖项。  “报道中国经济问题新闻获得普利策奖是很正常的。”当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到如今的势头,很快将超过德国或者正在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强国的时候
电子信息制造业作为技术密集型行业,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行业汇聚了重要的创新资源和要素。该行业的迅速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尽管该行业的规模越来越大,但是在全球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技术竞争中,我国在技术、原材料、装备等方面仍扮演的是“追随者”的角色。因此,如何增强该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已经成为整个行业走向国际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正是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从行业、区域
湿地调查与制图中,遥感技术相比于传统的方法具有高效、客观和经济等优势。随着遥感数据源的数量以及种类的增多,湿地遥感分类与制图有了更多的选择,精度也越来越高。然而由
2011年4月17日上午,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在张江高科技园区博雅酒店发布了2010年度财务审计报告、项目运营状况及2012年规划,这是该民间执行型基金会连续第二年以上市公司
通过对一节校内公开课教学细节的观察与反思,针对其存在的重形式、轻本质,重直觉、轻逻辑的问题,给出教学实践,并聚焦目前公开课普遍过于关注外在形式,忽略数学内在的理解的现象,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