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杰克·凯鲁亚克是美国“垮掉一代”作家的重要代表,其小说《在路上》创作于五十年代中期,此时正是美国文学从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过渡的时期,《在路上》堪称为“垮掉一代”的经典之作。这部流浪汉小说是根据作者的个人及朋友经历写成的,故事叙述了他们很多横穿美国的旅行经历。小说里面充满了如德国作家席勒所说的“试图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实”的浪漫主义奇想,也有黑色幽默。在小说中,凯鲁亚克打破传统的创作方式,尝试了一种崭新的创作手法——即兴写作;此外,小说中主人公的种种行为颠覆了传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进而我们认为小说从内容到写作风格都表现出鲜明的后现代主义特征。然而,在以往的研究中,运用后现代主义视角来讨论该小说的成果确实不多。有鉴于此,本论文试图运用弗雷德里克.杰姆逊和让-弗朗索瓦.利奥塔的后现代理论来解读该小说中主人公的思想和种种行为,进而表明《在路上》是一部后现代特征鲜明的小说,从而深化对凯鲁亚克作品的理解。本文主要借鉴弗雷德里克.杰姆逊和让-弗朗索瓦.利奥塔的后现代主义理论,他们认为后现代具有三大主要特征:颠覆性、不确定性和多样性。本文以此来分析《在路上》。首先,在小说中,凯鲁亚克刻画了“垮掉的一代”试图用吸毒,性滥交和违法乱纪来颠覆传统的价值观与道德观;他们在一次次的“旅行”中,试图和不同的人接触来为自己注入新鲜的血液;他们在爵士乐中回归本我。其次,由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他们用他们自己的方式不断的探寻,试图找到真实的自己。这些对传统价值观、道德观的颠覆,充分体现了小说的后现代主义特征。最后,凯鲁亚克打破传统的叙事方式,创造了一种新的创作手法——即兴写作;独特的创作形式,使文本具有了开放性,更加展现出主题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体现出后现代小说写作的特质。这些构成了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在路上》确实是一部后现代特色十分突出的经典小说,而特殊的时代精神和作家的个人禀赋无疑决定了小说的风格。在小说产生的20世纪50年代,受到美国社会环境的影响,人们试图摆脱现有的束缚,找到真正的“路”来让思想得到彻底解放,从而找到生命真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