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色毛木耳主要种植在我国福建、四川和山东等地,虽然按传统栽培方式出耳使得产量相对较高,但是产出耳片农艺性状不稳定,商品性较差。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收集全国白色的毛木耳变异菌株12株,以期通过改良的多孢杂交技术获得高产且稳定的商业菌种,其研究方法与结果如下:1、将收集到的12个白色毛木耳菌株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生物学特性和农艺性状的研究,通过拮抗反应获得6个具有差异的菌株,生物学特性和农艺性状的比较研究,最终得到菌丝生长速度快、分解木屑能力强、耳片洁白和耳片绒毛短且稀的菌株BM11。BM11适合作为杂交试验的亲本。2、菌株BM11的孢子在30℃避光条件下萌发率最高可达到84.0%,以多孢悬液制作的液体菌种接入菌包后,菌包出现拮抗区,拮抗区内耳片农艺性状存在差异,最终获得与亲本存在差异菌株30个。最终通过多孢杂交的方式获得生长速度、分解木屑能力和产量等均优于亲本的杂种优势最明显的菌株BZJ28。3、菌株BZJ28的最适培养温度为28℃、p H为6.5,最适碳源为葡糖糖、氮源为酵母膏,在以尿素为氮源的培养基上菌丝不生长。最适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0g、酵母膏3g、磷酸二氢钾2g、硫酸镁1g。相同光照强度的不同光照对农艺性状影响不明显,综合考虑不见光的栽培模式为最佳。通过吉林省和辽宁省食用菌品种审定,其商品名为“玉木耳”。4、“玉木耳”液体培养基最适碳源为葡糖糖、氮源为蛋白胨,其中最佳液体培养基配方为:去皮马铃薯20%、葡糖糖20%、蛋白胨0.2%、磷酸二氢钾0.3%、硫酸镁0.15%、VB10.01%。最适培养方式为接种温度为28℃,接种24h后温度调节至26℃。5、“玉木耳”作为新的食用菌品种,首次完成大棚挂袋出耳模式出耳,其效果优于毛木耳目前的栽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