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集中问题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ker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行的市场化、商业化随着金融改革的步伐蓬勃发展,然而正是由于这种市场化和商业化导致了金融市场出现了信贷集中的现象。从短期来看,信贷集中体现了金融机构能够自觉地以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和运作法则支持经济发展,它符合国家政策导向,也对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贡献巨大。但是,从长远看,信贷集中存在巨大的风险,这种风险有可能对我国的经济造成灾难性的影响。信贷集中往往体现为一种理性的短视,即过度考虑当前风险规避,没有充分前瞻地认识今后的风险集中问题。如何看待信贷集中问题,做到充分利用其有利的一面和防范其风险是关注的重点。 本文首先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近年来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并以此分析目前中国信贷市场资金集中分配的状况,分别得出商业银行信贷在资金、区域、行业、信贷对象、信贷权限和贷款期限六个方面所存在的集中倾向。根据目前信贷集中的现状分析其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进一步说明解决信贷过于集中所产生的不良影响的必要性。 然后,从信贷集中形成的机理和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集中的特殊成因等角度对信贷集中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理论上,主要是从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角度出发,利用“规模效益理论”解释信贷集中的原理,同时用博弈论模型进一步分析商业银行信贷决策的过程。关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集中的特殊成因方面,主要从我国的宏观政策、监管体制以及信贷人员的心理因素等寻找原因。 最后,根据本文对信贷集中的现象、产生的影响及其成因的分析,结合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市场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其他文献
地下经济,又称为影子经济、非常规经济或者黑色经济,由意大利经济学家Giorglo Fua于1977年提出,到现在已经发展成为经济研究中一个较为独立的研究领域,产生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研究
2007年8月14日,证监会颁布了《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这一试点办法的推出,将预示着银行业的经营环境正在发生根本的转变,直接融资将逐渐成为我国融资体系的主体。因此,研究公司
随着贸易一体化的深化和广化,伴随而来的国际间贸易摩擦逐渐成为一种常态,形成阻碍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的一大障碍。贸易摩擦也呈更复杂化发展,从贸易摩擦的主体、摩擦范围、摩擦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已有30年,30年来外资银行的投资策略,尤其是进入中国银行业的方式在近年发生了很大变化:早期的大型国际银行注重建立自己的网络体系,构建独立的分支系统,与中国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