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银行股权投资对中国银行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b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已有30年,30年来外资银行的投资策略,尤其是进入中国银行业的方式在近年发生了很大变化:早期的大型国际银行注重建立自己的网络体系,构建独立的分支系统,与中国国内银行构成竞争关系,但随着对于中国银行业市场认识的加深,外资银行逐步认识到在中国如此大的经济体中,构建独立的分支网络和客户体系难度很大,因此近几年外资银行纷纷通过股权投资形式加速进入中国银行业。而引入战略投资者的中资银行也希望:战略投资者的引入能够对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改善我国商业银行股权结构起到很大作用,加快银行业的改革和发展。同时,希望引入战略投资者可以带来国外先进的技术、管理方法和风险控制机制,进一步促进参股银行的重组改革,并为将来银行的绩效提升产生积极正面的推动作用。   到目前为止,我国银行业的改革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而中资银行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初衷是否实现了呢?本文将遴选出合适的指标,建立模型,利用多元回归的方法进行实证分析,最终得出外资银行股权投资策略对中国银行业绩效产生的影响,从而用实证结果去评价过去一段时间以来我国银行业引入战略合作者的效果。并且根据实证结果提出相关建议,以便帮助上市银行的高层管理者及银行业相关监督管理部门更好地解决发展中所面临的困难,使其能够正确处理与外资银行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应对外资银行竞争所带来的挑战,实现中国银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其他文献
房地产业和金融业是当今中国经济的两个关键性行业,调整好两者自身状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我国经济保持健康发展的基石。作为这两个行业的关键性数量指标,房地产价格和银
学位
地下经济,又称为影子经济、非常规经济或者黑色经济,由意大利经济学家Giorglo Fua于1977年提出,到现在已经发展成为经济研究中一个较为独立的研究领域,产生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研究
2007年8月14日,证监会颁布了《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这一试点办法的推出,将预示着银行业的经营环境正在发生根本的转变,直接融资将逐渐成为我国融资体系的主体。因此,研究公司
随着贸易一体化的深化和广化,伴随而来的国际间贸易摩擦逐渐成为一种常态,形成阻碍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的一大障碍。贸易摩擦也呈更复杂化发展,从贸易摩擦的主体、摩擦范围、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