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教育选择的张力——回族阿拉伯语学校研究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w620847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阿拉伯语学校入手,通过对回族民族教育历史的回顾,从系统功能的角度对民族教育之于回族民族与宗教发展的作用进行挖掘,以期对回族的民族教育在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之间的张力做一点探讨。 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以往的资料,对于阿拉伯语学校这一教育形式做了相对细致的研究。力图将阿拉伯语学校的兴起原因、办学特点、发展模式、困难缺陷等方面比较客观地呈现给大家。研究认为,作为系统要素之一的民族教育既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产物,又在其进行过程中对社会产生影响。对于回族教育来说,从经堂教育、汉文译著活动、新式回民教育一直到今天的阿拉伯语学校,每一个阶段都是当时回族社会生存、发展情况的反映,同时通过民族教育的兴起,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才、文化传承上的困难,又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产生了影响。这些影响有积极的方面,从另一方面看,客观上也有一定的缺陷。恰恰由于这种张力的存在,阿拉伯语学校作为回族民族教育模式的一种形态体现出,回族始终与中国的社会文化紧密相连地探索着本民族发展的道路,回族教育的历史和今天阿拉伯语学校面临的困难也是整个中国社会崛起和努力的缩影。
其他文献
罗尔斯发展其正义理论的根本方法是契约论。这种契约论与以霍布斯、洛克、卢梭和康德为代表的古典契约论既有方法论上的关联,又有理论目的上的区别。它继承了古典契约论的自然
马克思哲学生存论意蕴的当代开显是目前学界进行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研究的一块理论重地。其理论主旨即在于试图通过对哲学存在论根基处的生存论构建,从而为人类现实的生活世界
在风沙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条件下 ,施用化肥仍然是重要的增产措施 ,但是在施用技术上 ,常常照搬非旱区的惯用方法 ,即“口肥 +追肥”的模式 ,而且施肥深度较浅 ,从而造成化肥
在拟成果购买制架构中,公共财政对科技的资金投入是在研究成果已经产生并且通过了评审之后,才以拟成果购买的方式拨付给成果的获得者。因此,在研究的实施过程中,没有来自于公共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