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阿拉伯语学校入手,通过对回族民族教育历史的回顾,从系统功能的角度对民族教育之于回族民族与宗教发展的作用进行挖掘,以期对回族的民族教育在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之间的张力做一点探讨。
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以往的资料,对于阿拉伯语学校这一教育形式做了相对细致的研究。力图将阿拉伯语学校的兴起原因、办学特点、发展模式、困难缺陷等方面比较客观地呈现给大家。研究认为,作为系统要素之一的民族教育既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产物,又在其进行过程中对社会产生影响。对于回族教育来说,从经堂教育、汉文译著活动、新式回民教育一直到今天的阿拉伯语学校,每一个阶段都是当时回族社会生存、发展情况的反映,同时通过民族教育的兴起,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才、文化传承上的困难,又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产生了影响。这些影响有积极的方面,从另一方面看,客观上也有一定的缺陷。恰恰由于这种张力的存在,阿拉伯语学校作为回族民族教育模式的一种形态体现出,回族始终与中国的社会文化紧密相连地探索着本民族发展的道路,回族教育的历史和今天阿拉伯语学校面临的困难也是整个中国社会崛起和努力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