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末期,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促使当代文学的精神气质呈现出多元化、个人化的特性。在时代风云产生变幻的大背景下,此时期的文坛出现了“官场小说”热。其中,作家王跃文对此股热潮的掀起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助作用,其创作的一系列官场小说,诸如,《国画》、《梅次故事》、《朝夕之间》等系列小说,将官场的世俗现实生活清晰地呈现出来。笔者不揣冒昧,将研究对象聚焦在王跃文官场小说中的异化知识分子形象上,试图用三个章节的内容展现此群体在官场这一特定环境中的生存境状与精神状态。全文从以下五个部分来分析王跃文小说中的知识分子的异化形象:绪论部分,首先对王跃文作品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简述,并明确指出本文以王跃文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作为研究对象。然后交代本文的研究思路,即主要从传统文化根源、体制和人性这三个角度,对官场知识分子产生异化的根源给予一定的思考。论文的第一章,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切入,在对知识分子概念理解的基础上,主要从传统儒家文化的角度出发,具体围绕传统儒家思想中所夹杂的负性因子、反智传统、官场亚文化这三个方面去剖析知识分子的异化形象。论文的第二章,从体制的角度分析知识分子的生存境况。在“极端”的官僚体制下,知识分子内在的气质禀性与官场体制的不相融合造成了他们精神状态的变异。具体是从年轻知识分子青春品质的消褪,知识分子社会地位的变化和此群体精神主体的退化来呈现他们因无法避免现行体制的催逼,而致使其精神状态濒临于一种对峙的分裂状态。本章具体是通过对相关作品中的知识分子的精神状况的描述,来展现当代知识分子在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权力体制下的尴尬生存处境。论文的第三章,以人性为视角对知识分子进行审视。王跃文以冷静的叙述笔调,对游走在官场中的知识分子的人性状态进行了努力探寻。本章首先主要以从政知识分子充满矛盾的精神世界为解读对象,探究人性在权力场中的异化,归纳出知识分子在官场中的“人性生态”在此基础上对多维人性的解读,努力探寻人性的深度。作家王跃文对人性的悲悯,具体表现在对人性幽暗的理解和同情上。论文的结语部分,对王跃文官场小说中异化知识分子形象的意义和价值进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