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公民维权意识的增强,医疗纠纷的解决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暴力伤医杀医事件在各大新闻媒体上屡见不鲜,医患之间的矛盾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如何化解医患矛盾,合理解决医疗纠纷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我国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第三方调解的现状及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试图为医疗纠纷的解决寻求更加有效的途径。除了引言和结论外,论文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概述。通过明晰医疗纠纷的概念,分析医疗纠纷的专业性、不可避免性、社会影响性等方面的特征,从而掌握医疗纠纷的新动态,为医疗纠纷的解决奠定理论基础。对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进行概念解析,并与诉讼、行政调解等传统医疗纠纷解决方式进行对比,得出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专业性和中立性强、效率高、成本低的制度优势,以及在创新医疗纠纷解决途径、缓解医生和患者之间紧张的关系、维护社会和谐等方面的积极意义。第二部分,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的实践及问题。通过系统分析北京、上海、天津、南京、宁波五个地区在实践中的探索,总结各地区的有益经验,同时发现各地区存在的共性问题:调解人员队伍不够专业、调解机构的经费无保障、“二元化”鉴定模式的存在以及医疗责任保险的参与度不够。第三部分,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的域外经验。通过系统比较德国的医疗事故专家委员会调解模式、美国的医疗纠纷解决委员会调解模式、日本的医师职业责任保险制度模式及韩国的医疗仲裁院调解模式,总结各个国家的先进经验,发现医疗责任保险非常发达,调解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较高,结合我国的发展情况,得出应当加强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建设、提高调解员专业性两大启示。第四部分,提出完善我国医疗纠纷第三调解机制的建议。针对我国当前存在的问题,比较和借鉴域外国家的经验,提出加强调解人员队伍建设、完善调解机构的资金保障体系、完善和整合医疗鉴定方式、加强与医疗责任保险的配合、加大宣传力度五个方面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