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殖民主义小说中女性形象的象征意义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殖民主义文学是指描写关于殖民地区的文化及人民生活的文学作品。其写作视角着眼于被压迫的人们,他们的声音在英国传统文学中很少被听到,或者他们的声音只有在扭曲之后才能被听到。后殖民主义文学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在表现其复杂主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所选三部作品为:《黑暗的心》系康拉德1902年发表的一篇中篇小说。本书以康拉德自己在非洲的经历,描写了主人公Marlowe做为一名水手在非洲的所见所闻;《海藻无边》是里斯的一部关于一个克里奥尔女人的故事,被视为《简爱》的前传;福斯特的《通向印度的旅行》探究了在殖民统治背景下印度人和英国人的关系问题。这三部作品是极具代表性的后殖民主义文学作品,其中的女性角色包罗万象。在后殖民主义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大都面临着对自己身份的不确定性,处于不同文化的中间地带。在殖民地的女性,遭受着殖民主义和男权社会的双重压迫,成为了被殖民地文化和人民的代言人。本文对后殖民主义小说中女性角色的使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在前一部分,对相关后殖民主义作家的共性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以三部后殖民主义作品为核心,分析了女性角色的象征意义,以及女性象征和其他象征的关系。
其他文献
学位
长期以来,戏剧翻译,尤其是以舞台演出为目的的戏剧翻译,在翻译领域中一直没有受到学者们足够的关注。文学翻译家倾向于把戏剧翻译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文学翻译,这就混淆了戏剧翻译
本文以罗伯聃英译《红楼梦》第六回为研究内容,从汉字注音体系、翻译风格特点、对外汉语中翻译的特点这三个方面分析此译本。  第一部分采用历时研究的方法分析汉字注音体系
由于不同的语言形成的背景迥然不同,因此每种语言都有着鲜明的历史,地理,宗教和习俗的特点。翻译作为可以沟通不同语言与文化的桥梁,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总的来说
本文研究了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自主支持。自主支持指的是人们对于他人自主性的支持行为。这个术语来源于自我决定理论。自我决定理论是由Deci和Ryan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1899-1977)被看做是美国二十世纪文学史中最富有盛名的作家之一。1958年自《洛丽塔》发表后,纳博科夫名利双收,享誉全球。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