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和改革,高校美术鉴赏课成为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内容和主要途径,是促进大学生文化素质和谐发展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提高学生的艺术涵养等方面起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正是意识到美术鉴赏课的重要性,教育部制定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对普通高校艺术类课程的设置做出了明确规定,并将逐渐纳入艺术类课程的教学计划,实行学分制,这种课程地位的确立,是国家重视艺术文化素质最直接的体现。虽然大多数普通高校都开设了与美术教育有关的艺术类课程,但是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课程实施的不到位,收效甚微;教学目标含糊不清,教学过程中缺少净化和陶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教育;教学方式的“固化”使非美术专业的学生感觉美术鉴赏课索然无味;课程内容的“专业化”更是另许多美术基础薄弱的学生消极对待美术鉴赏课的主要原因之一;美术课外活动少;这些负面因素都是实现教学目标的绊脚石。本文通过对新乡五所普通高校公共美术鉴赏课的教学现状进行详细调查和深入探究,寻其原因:教学模式的固化和教学内容的偏离是教学现状出现窘境的原因;不合理的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是课程设置的直接体现;教学理念的落后是公共美术鉴赏课发展的阻力。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在高校公共美术鉴赏课的教学中,把提升对美术鉴赏的认识作为促进高校美术鉴赏发展的必要条件,把基于“学生经验”的教学,引入动画教学,及移动美术馆的辅助教学作为引起学生兴趣的切入点,把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作为吸引学生眼球的手段,打破传统的以美术史论为主线的鉴赏方法,采取同时代艺术家风格的比较鉴赏、以历史和心理的角度鉴赏、由表及里的鉴赏等方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挖掘学生的审美理念和审美能力,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和文化素质的培养。本文试图探究新乡五所普通高校公共美术鉴赏课的教学现状,以理论研究和详细的调查为前提,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探究,希望能为新乡普通高校公共美术鉴赏课的发展提供可供参考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