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内蒙古的经济增长速度较快,2002-2011年间,其经济增长速度在我国各省级地区中排行第一,2010年GDP高达11672亿元,跻身“万亿俱乐部”的行列。内蒙古地区的综合竞争力也在全国范围内位居前十1,领先于西部地区其他省级行政区。虽然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其内各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在逐渐扩大,这一现象给内蒙古经济的整体发展造成了一定阻碍。为了协调内蒙古的区域经济发展,就要充分了解内蒙古区域经济的差异化发展现状,并运用正确的实证方法把导致区域经济差距扩大的因素寻找出来,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本文以区域经济学现有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作为指导,将统计与回归分析结合起来对现有数据进行研究,以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为平台,先将内蒙古自治区分为中、东、西三个区域进行研究,系统的分析了内蒙古现阶段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再以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作为研究的对象,分了几个不同的类别研究其区域经济差距发展的主要概况,进而评估影响内蒙古区域经济差距的相关因素。在充分了解内蒙古区域经济差距的现状的基础上,本文选取两个研究角度—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用以分析内蒙古区域经济差距的发展趋势。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内各地区经济的绝对差距有扩大的趋势,相对差距发展的态势呈现趋缓甚至有缩小的趋势。这一现象说明在内蒙古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地区之间相对的经济发展速度正在趋于一致,经济增长的比例正在趋向于保持平衡,然而,由于各地区经济基础不同,增长度就不同,所以欠发达与发达地区之间的绝对差距依然保持扩大的趋势。对研究影响内蒙古区域经济差距的主要因素这一部分,本文通过研究影响内蒙古各地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进而判断是哪些因素导致了区域经济增长速度不一致,使得区域经济差距扩大。在研究方法方面,主要借助多元回归分析方法,通过实证分析方法得出规范化结论。在指标选取的过程中,考虑其可得性、适用性以及相对于其他指标的重要程度,本文选用人均GDP的对数作为被解释变量,用来表示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分别采用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对数、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对数、第二产业生产值占GDP的比重的对数、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对数、人均财政支出的对数作为解释变量,从资本投入量、居民生活水平、产业结构、市场化程度、政府调控力度这五个角度着手,探究这五种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对内蒙古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本文通过实证研究与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以上的五种因素都给内蒙古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正向的影响效应,并在各自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了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其中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是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这一结果说明了内蒙古正处在“工业化”初期,急需加强第二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综上所述,为使内蒙古区域经济健康、协调的发展,推动内蒙古经济的腾飞,政府需要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关措施,重点在于优化产业结构、强化区域间经济合作、发挥“增长极”优势、加强政府的调控作用与促进消费水平方面,在此基础上,应注意结合不同地区自身的特征,发挥其相对优势,探索其具有的特色,加速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