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礼物的流动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事项,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从莫斯对古代社会礼物流动中回礼原因——“礼物之灵”的探索,到现代社会阎云翔对社会生活中礼物交换里社会关系网络模式的研究,再到国内学者对于人情、面子、关系基调下礼物交换的分析,无疑不体现出礼物交换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社会活动,有其独特的作用和功能。从目前关于礼物交换的研究来看,学者们更多的是倾向于礼物交换原因、交换功能、交换内容的研究,而从少数民族角度研究礼物交换的甚少,在特定少数民族文化背景下,他们的民族习惯、民族风俗、认同感在礼物交换过程中得到独特的表达,这种背景下的礼物交换,除了具有本身的意义外,还将体现特定的文化意义、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文化十分丰富,本研究立足于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采用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综合视角,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文献,以黔东南礼俗氛围浓厚的太坪苗族村为研究个案,考察太坪村苗族在仪式性场合(出生礼、婚礼、丧礼、立房子)和非仪式性场合(劳动力交换、拜访亲友、探望病人)中礼物的流动,在描述太坪村苗族礼物流动过程中呈现他们的民族文化,并指出随着礼物的流动,带来情感的表达和心理满足、生活上的互助、关系的维持、经济的支持、社会秩序的建立,由此而实现社会资本的构建。文化是嵌合在经济之中,太坪村礼物交换同时是传承太坪村苗族文化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文化认同的表现。礼物交换作为一种途径,在一定程度上阐释了太坪村苗族的文化及其社会结构,在描述太坪村苗族礼物的交换形式和内容的基础上,本研究将通过对太坪村村民在日常生活中礼物交换的探讨,研究礼物交换的功能,进而揭示礼物交换对于构建社会资本的意义。在参考学者们对社会资本研究的基础上,笔者把社会资本理解为获取社会资源的关系资本。以血缘、地缘、业缘、趣缘为主的关系构成的社会网络,是获取社会资源的直接来源,同时也为社会资本的产生和维持发挥了巨大作用,而礼物交换则使这些关系得到维系和发展,论文最后将落脚点落在社会资本对当今太坪村的建设和发展的意义上,认为通过社会资本的建立,能够形成一个网络,抵御社会风险,形成劳动力互助,缓解生活压力,强化亲属关系,在人际关系得到建立和维持的情况下,获得经济支持、情感支持和社会文化心理认同,在村民劳动力转移的初期,能够使村民增加就业机会,减少就业成本,能够促进乡村治理,维持乡土社会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