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曼诺夫斯基《第四交响曲》创作技法研究

来源 :上海音乐学院 |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simei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卡罗尔·希曼诺夫斯基(Karol Szymanowski1882-1937),波兰近现代著名作曲家。1905年他在华沙音乐学院学习作曲时,即与一批青年作曲家组成了“青年波兰作曲家联盟”,有志于创作出既植根于民族传统、又能在多元并存积淀丰厚不断发展的欧洲音乐中占有一席之地的波兰现代音乐。之后在他三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由于个人审美趣味的变化发展,他先后受到不同风格流派的影响,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创作时期。而在这被许多音乐辞典有关条目概括为希曼诺夫斯基创作的“浪漫主义阶段”、“印象主义阶段”和“民族主义阶段”三个时期里,他分别写作了包括交响曲、协奏曲、室内乐、歌剧、芭蕾舞剧和声乐作品在内的大量音乐作品,获得了世界性的影响,从而成为继肖邦之后又一位载入音乐史册的波兰作曲家。本学位论文即以希曼诺夫斯基后期(创作第三阶段)1931-1932年间创作的《第四交响曲》(为钢琴与管弦乐队而作的交响协奏曲)为研究对象,从作曲技法的视角对这部作品的主题构成、曲式结构、和声与复调、管弦乐配器与音色布局,以及作品的结构形态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和论述。本学位论文由绪论和六章以及结语构成。在绪论部分,本文概略介绍了希曼诺夫斯基的生平和交响曲创作的基本概况——包括风格、题材、背景、形态、技法构成、和民间音乐的关系等等,以使我们可以对希曼诺夫斯基的交响曲创作思维、风格转变、技法变化发展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第一到第六章为论文主体,通过实例深入系统地分析研究了希曼诺夫斯基第四交响曲形态与技法构成的各个方面。(如主题与曲式结构、和声手法与复调技术、管弦乐配器与音色等方面)。在结语部分,论文根据上述各章的分析、研究和论述论证,指出希曼诺夫斯基在经历了前两个阶段即“浪漫主义”、“印象主义”的尝试后,最终从波兰民间音乐中获得了新的创作生命力,形成了其具有简洁质朴音乐风格的独特作品形态与技法,探索出一条极富个性的波兰现代音乐之路。而这是我们创作具有中国风格气韵的音乐作品可以引以为鉴的;同时这也正是本学位论文的写作目的之一。
其他文献
汉字与汉语言以及汉民族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重视汉字教学,尤其是到了汉字习得的高级阶段,留学生汉字识字量达到一定水平,急需要展开对汉字形义系
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是大遗址保护工作进展到一定阶段,具备一定基础后,融合创新的产物,也是当前解决我国城市核心区和城乡结合部大遗址保护问题的最具现实意义和操作性的一种途
课堂是信息技术课程实施和学生信息素养发展的主阵地。有效的课堂导入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本文就信息技术课堂导入存在的问题、信息技术课堂有效导入的主要原则、信息
同工不同酬已成为我国企事业单位存在的一种普遍问题。作为"双轨制"用工模式的具体表现,它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企业的用工成本,却也带来了社会不公等一系列问题。本文首先介绍
21世纪,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移动用户可以享受到Internet提供的服务已成为现实。其中智能手机用户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络和对方交流,避免了高额的短信费用,还能更方便快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财政收入的规模逐渐扩大,公共财政的框架也初步形成。从对我国政府财政收支实践分析来看,我国
研究背景:透析登记是血液透析规范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都建立了成熟的透析登记系统,不仅促进了血液透析治疗的质量改进,同时也为指导医疗保险政策制定提供大
陶俑是魏晋北朝时期墓葬中最为常见的随葬品,通常被当做典型器物加以研究,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各种专业杂志发表的大量这一时期墓葬材料,及这一时期考古报告,对此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我国对农村的深入改革,我国农业结构开始得到快速调整,农户对资金的需求更强烈,农户借贷行为的发也更为频繁。但是在我国,由于农村金融市场受到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