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站数据共享技术研究

来源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sun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信息采集依托互联网技术。“十五”期间,中国地震局将地震观测台网接入互联网,数千个不同测项的观测数据依托互联网传输到区域台网中心和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所使用的野外观测设备不仅具有网络接入能力,提供实时观测数据流,而且具有大容量存储能力,可以同时向多个用户提供观测数据。地震数据从地震台站先汇集到地震台网中心,台网中心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人机交互分析;对广大科研人员提供数据服务也是台网中心的应用之一。把野外观测台站对研究人员开放,直接共享观测台站数据,增加了观测数据获取方式的灵活性,也有利于研究人员获取数据的及时性。论文面向后一种情况,研究如何增加获取数据的灵活性和及时性,使用了基于Linux系统的FTP原理,修改FTP的工作方式,加入新的模块,增强数据共享能力。出于存储的便利和索引的方便,本文中提供了地震数据的缩放功能的实现,在虚拟目录下根据提供的虚拟映像选择需要下载的数据长度。出于兼容不同仪器厂商数据读取软件的需求,本文方案中提供了数据格式变换的功能的实现,方便地震数据的使用人员选择合适的数据格式并给出SEED格式的转换原理。另一方面不同应用与研究对采样率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不合适的采样率往往会限制数据的进一步使用,为此,本文方案中还设计了采样率变换功能。着重讲述了时间序列的抽取方式,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需求设计FIR低通滤波器。包括最小相位FIR滤波器和线性相位FIR滤波器,它们在不同类型地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以上因素,本文的内容为实现综合野外观测台站数据共享技术,应用FTP文件传输协议,建立智能化的数据服务模型,为进一步提高综合地震观测台站的数据服务能力打下技术基础。
其他文献
宽频带电磁波在地质介质传播时会发生频散。频散效应,对宽带电磁波勘探既是干扰,也是可资利用的信息。本文采用物理实验的方法研究不同介质的频散效应,以期为频散效应的利用
地震层析成像是从大量地震观测数据中获取研究区域三维速度结构影像的过程,是认识地球内部结构的最有力的工具。对于Moho面而言,Pn和Sn震相是研究该处速度结构的首选资料,并
欧亚大陆及其边缘海地区是由30多块尺度不同、形成时代和性质各异的板块或地块拼合而成。欧亚大陆及其边缘海的板块或地块可以分为以下六类:(1)前寒武纪巨型克拉通地块及地盾
地球电子外辐射带的变化非常剧烈和复杂,尤其是地磁暴期间。外辐射带中的高能粒子可能会对卫星的正常运行造成严重危害,同时,辐射带也是太阳活动与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纽带,所
1.问题的提出冲击矿压是矿井巷道和采场周围煤岩体由于变形能释放而产生以突然、急剧、猛烈破坏为特征的动力现象,是煤矿的重大灾害之一。冲击矿压不仅会造成井巷、设备及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