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A型行为应付方式、传统价值观念相关性研究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lingfangzhi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医学领域的不断深入,对我国高发的心身疾病冠心病的行为方式特点的研究已经从医学、社会文化学和心理学同时展开,全面了解冠心病的发生及作用机制已经非常必要。 本研究运用临床问卷调查法、晤谈法,对112例临床冠心病病人进行了行为特征、应付方式及传统价值观念特点的研究,并进一步探讨了冠心病病人的行为与应付方式及传统价值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今后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有效的行为矫正、训练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调查得出以下结论: 1.冠心病行为特征的调查显示,冠心病人群中A型:B型为1.8:1,A型行为患者的初次发病平均年龄显著高于B型行为患者,具有A型行为特征的人比B型行为特征的人具有更高和更早的冠心病患病倾向。此外,冠心病A型行为模式也存在着性别和劳动类型的差别,但是不同年龄段的同一种行为类型分布差异并不明显。 2.冠心病患者中不同行为类型者的应付方式组合的特点有显著的差异,A型行为患者的应付的6种应付方式的排序依次为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自责、幻想和退避,其中自责因子分明显偏高;B型行为患者的应付方式的排序依次为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退避、幻想和自责,其中自责因子均分明显低于其他因子分。 两种行为模式患者的应付方式特点比较可以发现,两者在使用问题应对方式和情绪应对方式的情况有所不同。在问题应对方面,对于A型和B型患者来说,在应激过程中都倾向于更多地使用解决问题和求助两种问题应对方式,并未存在明显差异,面临问题时B型行为者与A型模式者同样表现出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采用各种求助手段来面对。在情绪应对方面,研究结果显示不同行为模式所选用的应对方式有着极大的差异。A型行为患者在应激过程中倾向于更多地使用自责情绪应对,而这种应对方式是敌意/愤怒这一A行为核心因子在情绪反应上的特征性表现。调查同时显示,与A型行为的自责应对方式特点完全不同的是B型行为的应对方式以退避(忍耐)为突出特点。解决问题、求助和忍耐相结合的灵活应对模式有助于更有效地解决面临的生活事件,同时又可以避免情绪反应过于剧烈。 3.对于A型行为、应对方式和传统价值观念的相关性研究发现,传统文化通过价值观念对个体行为、应对方式有潜在影响。调查结果显示B型行为者更注重家族主义、谦让守分、人际关系和团结和谐,而A型行为者则表现出更高的克难刻苦价值取向。传统文化中注重个人自我修养的特点也与A型行为愤怒情绪的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观察和比较大肠俞配合天枢针刺治疗对健康受试者、功能性腹泻患者及功能性便秘患者的周平均排便次数以及肠电信号的影响。探讨大肠俞配合天枢双向调节功能性肠病的作
通过近年来我对诱思探究教学理论的学习以及在初中数学实践教学中的体会与应用,我有很大的感触,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它以学生的学习为逻辑起点,以教学、心理、发展为基本教学范畴,以教学的职能观、机制观和价值观为基石,形成了诱思教学思想论、探究教学过程论、三维教学目标论。让学生动起来,变教为诱,变学为思,准确设计“船”和“桥”,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  一.诱思——学生的主体地位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要求
期刊
摘要: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开始具有逻辑思维能力和真正的运算能力,但是运算的形式及内容以具体事物为依据。本文以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为基础,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 逻辑思维 学习兴趣  一、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将数学中的理论知识回归于生活实践有利
实施新课程改革后,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的目标进行了适当调整,降低了计算教学的要求,学生进行计算练习的量减少了,计算的难度降低了,学生的实际计算能力有所下降,计算正确率下降、口算能力减弱,计算兴趣不高等。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加强计算教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计算真正成为学生的最爱呢?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师在计算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落实教学,夯实学生计算的基础  加强计算教
期刊
总会有学生反映上课时能听懂,但自己做练习却不知道从何入手,当老师讲解题目时,他听起来又觉得简单,但自已为什么就没有想到这样做呢?其实,当问题的解答发生困难时,并不是因为这些问题的解答太难而无法解决,而是学生的数学思维存在着障碍。这种思维障碍,主要来自于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但是如果在教学中教师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按自己的思路去灌输知识,也会阻碍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形成,影响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
期刊
摘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中的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工作。文章论述了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小学数学教学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其核心是着重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问题。它以发掘人的创造潜能、促进人的个性和谐
我们经常见到这样一些数学课:有的教师讲得井井有条,知识分析透彻,算理演绎清晰,学生听得轻轻松松,似乎明明白白,但稍遇变式和实际问题却往往束手无策;有的教师设计了许多细碎的问题,师生之间一问一答,频率很高,表面上看十分流畅,但结果检测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却并不理想;有的教师注重精讲知识,留出大量的时间练习各式各样的习题,虽然学生解题能力尚可,但却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潜能;有的教师让少数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