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星状骨架模型的猪的行走姿态分析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lnn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视频监控系统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基于机器视觉的动物行为分析技术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采用机器视觉技术,通过构建猪体星状骨架模型计算猪的前肢步态频率。同时,将猪体星状骨架模型与隐马尔科夫模型相结合对猪的行走姿态进行识别。最终实现了对猪生长过程进行自动监测和行为识别的目的。   通过背景减除与图像预处理获得了猪体轮廓。在此基础上,提取猪体轮廓的质心,然后按逆时针方向计算猪体所有轮廓点与质心的距离,从而绘制质心一边界距离曲线。对该曲线平滑处理以后,计算它的极大值点,这些极大值点就是猪体关键轮廓点。将关键轮廓点与质心连接,构建了猪体星状骨架模型。为以后前肢步态频率的计算和行走姿态的识别提供了基础。   对于前肢步态频率的计算,通过已经构建的猪体星状骨架模型计算猪的前肢步态幅度角。然后采用两种方法计算猪的前肢步态频率:一种是通过计算猪的前肢步态周期来计算出猪的前肢步态频率;另一种是对猪的前肢步态幅度角序列进行功率谱估计从而计算出猪的前肢步态频率。实验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都能准确地计算猪的前肢步态频率。   采用猪体星状骨架模型与隐马尔科夫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猪的行走姿态进行识别。根据猪体星状骨架模型提取猪的行走姿态特征,然后通过建立隐马尔科夫模型分类器对猪的行走姿态特征进行分类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对猪的三种行走姿态:正常行走、低头行走、抬头行走进行有效地识别,准确率达到80%以上。   该项研究是利用机器视觉技术对猪生长过程进行自动监测和行为识别的一种新的探索,对于提高规模养殖场自动监控水平具有较好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其他文献
钢绳芯输送带以其抗拉强度高、伸长率小、动态性能好、运输距离长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在煤矿产业中作为煤炭连续输送的主要设备。但是钢绳芯输送带的横向断带事故时有发生,
动态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在大功率场景的应用过程中,处于高频磁场中的耦合机构必然会受到高频电磁力的作用,同时耦合线圈产生的高频耦合磁场还会对磁场中的运行轨道等材料产生高频电磁力的作用。在高频电磁力的长期作用下,将会导致无线电能传输装置的变形、松动、断裂,甚至脱落,影响系统使用寿命,带来安全威胁。论文针对动态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耦合机构的高频电磁力受力原理及特性问题进行了研究。(1)以线圈阵列式动态无线电能
通过直流电网(DC grid)实施大规模风电接入及输送具有许多固有优势,不存在功角稳定性问题、潮流控制灵活,但高渗透率的风电装机带来的能源波动性、间歇性问题依然给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而适应新型的直流电网核心装置,使直流电网电压稳定、有功潮流合理分配,是直流电网控制的核心问题。为克服半导体器件容量及电压等级的限制,多端直流输电工程(Multi-Terminal Direct Cu
本文的研究课题属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虚拟实验教学环境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No.2008BAH29B00)的范畴,是其子项目:电工电子在线虚拟实验应用示范的完善和延伸。浙江
微铣削加工是指铣削刀具直径在一毫米以下且被加工工件的特征尺寸在一微米到一毫米之间的铣削加工方式。由于加工精度高、加工材料的多样性以及能加工复杂三维曲面等优点,微
和谐社区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关键,具有战略性意义。如何科学的分析和评价和谐社区对于和谐社区建设极为关键,因此本文将构建和
实验教学是工科院校教学与科研的重要环节,对于自动化类专业,建设一个良好的过程控制实验平台是十分必要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本文结合自动化类专业的教学特点和
近年来随着小型无人机向自主化、智能化方向的迅速发展,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尤其是在无卫星导航条件下的使用需求日渐强烈。无人机发展初期主要是针对消费级用户去设计的,并
本文首先研究了一类有界干扰和未建模动态影响下的直接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算法。考虑单输入单输出对象,给出Narendra提出的稳定自适应方案在具有未建模动态下的误差模型。重
无人机的广泛应用,使得航迹规划问题成为研究的热点。无人机航迹规划是无人机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方面,也是无人机自主系统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航迹规划方法可以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