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超短脉冲激光控制超冷原子光缔合反应和冷分子定向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1123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采用含时量子波包方法从理论上研究了利用超短脉冲激光控制超冷原子光合反应和冷分子定向。主要工作概括如下:  (1)利用调制双色激光场控制光缔合反应,由此制备超冷85Rb2分子。通过比较两束高斯脉冲与两束调频脉冲形成的调制脉冲的差异,我们讨论了线性调频斜率、频率差以及调制脉冲相位对光缔合过程的影响,并利用脉冲的时域频谱解释了光缔合分子布居的变化趋势。计算结果表明,由两束正调频脉冲调制的双色激光场不仅能够提高光缔合效率,而且使调制脉冲相位对光缔合效率的影响降低。通过调节频率差和相位,我们可以对光缔合反应进行有效控制。  (2)提出通过两步光缔合提高光缔合分子产率的理论方案。以超冷铯原子气体为例,在光缔合过程中基态波函数的“压缩效应”会明显增大两个碰撞原子在短程区域的缔合几率。采用两步光缔合方案能够制备具有较大束缚能的电子激发态分子。我们研究了脉冲持续时间、电场幅值、线性调频斜率对光缔合过程的影响。此外,我们计算了考虑玻尔兹曼分布后超冷原子气体的热平均光缔合效率。  (3)提出采用三步激发实现CO分子场后定向的控制方案。我们使用一束飞秒脉冲和两束单周期太赫兹脉冲顺序作用于处于转动基态J=0的CO分子,利用拉曼激发和随后的共振激发能够取得很好的定向效果。计算结果表明,增强分子定向的关键是优化分子转动态布居分布以及减小相移引起的衰减。此外,三步激发方案对转动温度不敏感。当转动温度增大到T=22.8 K时,我们依然可以实现定向度<>nm<-0.5的分子定向。  (4)提出利用单周期太赫兹脉冲链控制CO分子定向的理论方案。我们比较了(Ⅰ)单个单周期太赫兹脉冲,(Ⅱ)单周期太赫兹脉冲链,以及(Ⅲ)非共振飞秒脉冲结合单周期太赫兹脉冲链三种方案下的分子定向,发现利用单周期太赫兹脉冲链在较低的电场强度下可以获得很好的分子定向效果。方案(Ⅲ)适于转动温度较低情况下控制分子的定向,方案(Ⅱ)适于转动温度较高时分子的定向控制。
其他文献
迄今,在物理学、信息通讯、生物工程甚至是社会科学等众多领域中,复杂网络的相关研究已经成为了热点问题,特别是网络同步的相关理论研究尤其引人注目。随着复杂网络同步研究和生
由于状态反馈线性化方法在非线性控制领域中的应用独具特色,因而获得了较多关注。近10年来,状态反馈线性化方法被逐渐引入到混沌控制与同步的领域,对单输入单输出(SISO)非线性系统
电子俘获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光存储介质因为能实现高达10byte/cm的存储密度和具有ns级的响应时间,而被视为最有可能替代现有光存储的新生代材料之一.目前研究比较多的是MFX:E
暗能量现象激发了人们对于宇宙学常数这个古老问题的研究。为了研究宇宙学常数的起源,性质以及对宇宙演化的影响,存在诸如Weyl-Lyra几何方法这样对黎曼几何所进行的的推广,去寻
该文研究了用零树法进行图像小波编码的方法,对图像的小波系数之间的相似性做了数据统计,指出在变换系数的最低尺度级频带LL和春他较市尺长级的相似性并不大,同时根据统计结
该篇论文阐述了对电子在驻波激光场中的能带性质和混沌动力学性质两方面的研究.在对能带性质研究时,首先提出了电子在驻波激光场中的物理模型,导出了量子化的哈密顿量.其次用
  本文讨论了薄膜热导率的粗糙效应,模拟了二维和三维的粗糙表面,通过功率谱、偏差、相关函数以及X散射四种方法来求粗糙表面的维数,讨论了粗糙表面对薄膜热导率的影响,讨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