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题目是“行为金融学分析与证券市场风险控制”。随着主流经济学越来越转向对个体行为的研究,和日益增加的实证证据表明现有的金融理论存在一些基本的缺陷,行为金融学蓬勃发展,日益成为一门显学。该理论已经开始受到我国学术界的注意,但现有的研究只能是一个开端。结合心理学研究成果和我国证券市场实践,发展和完善行为金融的理论体系,把行为金融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中国证券市场,为投资界提供理论方向和决策指导,已成为投资学术界的重要任务。本文把行为金融研究置于整个金融投资理论的大背景下,主要着眼于对传统线性范式的批判继承,和对非线性研究的吸收把握,以拓展现有行为金融基础理论研究为主要出发点,重点探讨了投资者的实际决策过程与市场运行过程,并把由此导致的风险及其控制对策作为研究内容。 本文的核心观点:一是投资者实际决策是有限理性的,经常出现系统性认知偏差,二是整个证券市场是有限理性的;投资者行为特点导致证券错误定价和市场被人操纵,股价出现非理性波动,投资者信心丧失甚至引发金融危机;控制这种市场风险的两项对策是培育理性微观投资主体和信息公开。 全文分为行为分析篇、市场运行篇与风险控制篇。其中第二章至第四章为行为分析篇;第五章至第六章为市场运行篇;第七章为风险控制篇。本文紧紧围绕投资者行为这个主题,理性概念像一条红线贯穿全文,逻辑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本文遵从行为金融的逻辑研究思路,从心理向行为逐步推演,从投资决策行为的实际特征、证券价格的反应特性,最后到整个证券市场的有限理性特征,从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入手,揭示并解释了经济现象的本质。这种逻辑是一种现实的逻辑、发现的逻辑。 本文的理论创新之处: (1)研究方法的创新。本文将心理学与数理经济学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建立了四个描述性模型,刻画了投资者实际上是如何决策的、股票价格是如何反应的、市场是如何运行的,同时也回答了行为金融学最本质的问题,充分地发挥了行为金融不能预测经济只能解释经济的功用。系统地构建了投资者行为决策的概念体系,探讨了投资者在确定性和不确定条件下实际决策过程,丰富了行为金融的基础理论体系。 (2)研究视角的创新。国内外一些学者对行为金融学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投资策略的探讨:投资决策行为的偏差导致股票错误定价,一些先知先觉者利用自身优势发现并揭示这种趋势获取超额收益。本文另辟蹊径,主要研究了投资者的决策错误引发股价波动股价泡沫,市场偏离了效率并损害了资源配置功能,出现了经常性的系统性风险。本文在对这种风险描述、刻画、界定的基础上,给出了风险控制的两项对策:培育理性微观投资主体和信息公开。这种视角,在国内外行为金融研究中确属领先。 (3)基本概念的创新。本文在吸收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大量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对金融市场中的理性概念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系统地阐述了金融市场的有限理性特性。本文概括了经济学理性概念的起源及其演变,着重指出经济学理性概念在经济学研究中碰到越来越多的问题,从而引出行为金融理论框架下的有限理性观点。本文提出了投资者风险决策中的理性判断标准,认为理性概念是多层次多含义的,其精华是指一种最佳的、恰到好处的合理的状态,一种最优化(optimization)的而非谋求数量最大化的方案就是理性选择。 (4)无论是投资者行为分析、价格反映特性还是风险把握上特别注重制度的分析,对经济现象背后的制度因素的提炼,加大了这种理论探讨的普适性和说服力。 (5)其他的创新之处。如对基于投资者行为引发的宏观风险的四个具有时变性的风险链条的刻画;创造性地依其研究范式把整个金融投资理论划分为线性、非线性和中间状态三种;信息公开研究中有机地把财务分析与法学研究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