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水浒故事侠义报恩母题嬗变研究

来源 :大连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bo_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文史资料书写侠义报恩母题的传统由来已久。水浒故事作为描写侠义报恩母题的重镇,展示了梁山好汉多样的报恩形式的和丰富的报恩内容。元末明初《水浒传》(1)的问世,引发水浒故事在杂剧、传奇及小说等各种文体间的不断重写,本文以侠义报恩母题在明代不同时期水浒故事的具体表现为切入点,运用主题学、叙事学等方法,研究其表现特征与深在成因。本文绪论主要阐述论文的选题缘起、研究对象及先行研究概况,重点在于研究对象与范围的界定。第一章对明前水浒故事中的侠义报恩母题进行概述,指出其奠定了后世侠义报恩母题嬗变的基础。第二章指出,《水浒传》特殊的成书过程和小说艺术的发展,推动了侠义报恩母题的全面丰富,包括报恩者形象、报恩内容、报恩书写特征和报恩情节功能四个方面。其中报恩内容有知遇之恩,基于血缘关系的报亲和救助之恩。侠义报恩情节的叙事功能为:构建梁山集团,推动情节发展,展示人物命运和惩奸黜邪的教化作用。第三章对明代杂剧、传奇中侠义报恩母题的特征加以总结,包括忠臣型的报恩者,辅助报恩的女性形象和报恩观念变化三部分;并从时代环境、文体特征分析了嬗变成因。在明代水浒杂剧、传奇里,义气报恩被边缘化,围绕“忠”的报恩成为故事的主题,对“孝”的书写则揭示了忠孝难全甚至被迫因“忠”舍“孝”的普遍焦虑。第四章研究了明代《水浒传》续书侠义报恩母题的书写,此时作者心态是影响嬗变的主要原因。《金瓶梅》借用武松杀嫂的情节框架以形成叙事上的反讽效果。续书《水浒后传》和《后水浒传》对《水浒传》有因袭也有新变,其新变主要表现在:报恩背景变化,报恩者有符号化趋向,报恩情节更加复杂和故事主旨的异变。对水浒故事侠义报恩母题的研究有利于理性地认识和合理地发扬报恩这一传统伦理,以适应时代之需。
其他文献
自行设计了混凝土约束收缩试验装置,对水灰比分别为0.25、0.30、0.35和0.40的高性能混凝土在完全约束条件下的内部拉应力的发展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对拉应力水平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建立
水泥搅拌土植入工形钢筋混凝土桩围护技术在深基坑中应用时需要接桩,如何确保搅拌后的水泥土在接桩至沉桩完毕的时间内不凝结,是需要探讨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室内实验,用水泥
随着中小学数学课程的大幅度整改,高师"初等代数研究"课程改革势在必行.这是面向21世纪的需要,是培养新型数学师范生的需要."初等代数研究"课程改革应做到:调整结构,形成系列
[目 的]通过羟基枸橼酸对SD大鼠草酸钙结石动物模型的影响,探索羟基枸橼酸抑制大鼠肾脏草酸钙结石的作用和机理。[方法]1.实验分组 将32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A组(羟基枸橼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