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斑玉蕈(Hypsizigus marmoreus),商品名真姬菇,是一种具有食用兼药用功效的名贵珍稀食用菌,备受国内外消费者的亲睐,也是我国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的主要品种之一。本研究以斑玉蕈(白玉菇)单核菌株白13、斑玉蕈(灰蟹菇)单核菌株灰49及二者杂交菌株白13-49为材料,采用RAPD、SRAP分子标记筛选特异条带,建立SCAR标记,通过对100个单孢菌株PCR扩增,构建遗传连锁图谱。本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为斑玉蕈数量性状的定位及相关基因的图位克隆等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在斑玉蕈新品种选育、分类和鉴定等方面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出菇实验及单孢的获得:将实验室张宏美筛选得到的白玉菇单核菌株白13和灰蟹菇单核菌株灰49二者杂交后的菌株白13-49出菇,实验结果表明,杂交菌株白13-49表现出一定的杂交优势:菌丝较亲本早3~4 d达到生理成熟期,子实体可提前6~7 d采摘,整个生产周期缩短接近10 d;菌盖形态跟亲本白玉菇一致,颜色呈浅黄色;菌柄形态跟亲本灰蟹菇接近,颜色呈米黄色;菌盖、菌柄的直径和子实体的个数均介于两者之间。通过孢子印收集孢子培养,采用锁状联合共确定100个单孢菌株,将其作为作图群体。 2分子标记的筛选及SCAR标记的建立:以白13、白13-49、灰49三个菌株的基因组DNA为模板,筛选引物。通过RAPD引物筛选,获得具有特异性条带RAPD引物21个,选择回收其中的特异性条带25条;通过12对SRAP引物扩增,回收特异性条带14条。以上特异性条带成功克隆测序22条,据此设计SCAR引物22对,结果有11个RAPD标记转化成SCAR标记,成功率为44%;4个SRAP标记成功转化成SCAR标记,成功率为28.6%。 3遗传连锁图谱的建立:15个SCAR标记中4个来自亲本白13,11个来自亲本灰49。卡方检验显示,其中14个符合孟德尔的l:1分离比,1个属于偏分离标记。运用软件Mapmaker3.0分析14个SCAR标记间的遗传连锁关系(设置LOD=3,max distance=50 cM),利用14个在100个单孢菌株中l:1分离的SCAR标记构建斑玉蕈的遗传连锁群,5个SCAR标记分布于2个连锁群,其余9个标记互不连锁。两个连锁群的总长度为86.2 cM。 本研究首次采用 SCAR分子标记构建斑玉蕈遗传连锁图谱,本连锁图谱密度较小,覆盖面较低,主要因为 SCAR标记数量有限,同时缺乏斑玉蕈有关遗传背景信息。目前实验室正在筛选更多的 SCAR标记,进一步构建更高密度、高覆盖面的遗传连锁群,来完善斑玉蕈的遗传连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