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卟啉配合物类催化剂的制备与电催化性能研究

来源 :山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xizhao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燃料电池具有效率高、清洁无污染等优点,是一种绿色能源技术。燃料电池的阴极发生氧还原反应,氧还原反应缓慢、过电位高严重制约了燃料电池的性能。铂以及铂合金是一种高效的氧还原催化剂,然而其资源稀缺性和高成本极大地限制了它的应用。因此,当务之急是研究成本低廉,且具有良好电化学性能的阴极氧还原催化剂。使用模板法合成了meso-5,10,15,20-四(对羧基苯基)卟啉过渡金属配合物,使用高温聚合得到了聚合金属卟啉,以煤沥青作为碳源,纳米氧化镁(Mg O)作为模板,制备了三维石墨烯(3D-G),用3D-G作为聚合金属卟啉铁(PTPPFe)、聚合金属卟啉钴(PTPPCo)的载体,制备了PTPPFe/3D-G、PTPPCo/3D-G两种催化剂,考察了活化温度以及反应物质量配比对上述两种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通过氧还原性能测试确定了其最佳制备工艺为:活化温度为600℃,PTPPM(M=Fe,Co)与3D-G的质量比为1:1。TEM测试结果表明,PTPPFe/3D-G、PTPPCo/3D-G具有泡沫状多孔结构,PTPPFe、PTPPCo均匀地分布在3D-G内外表面。Raman结果表明,PTPPFe、PTPPCo均匀分布在3D-G表面。XPS测试结果表明,PTPPFe/3D-G的活性中心是卟啉环中的Fe-N4在结构,PTPPCo/3D-G的活性中心是卟啉环中的Co-N4在结构。在碱性条件下的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PTPPFe/3D-G的E1/2为0.81 V(vs.RHE);PTPPFe/MWNT的E1/2为0.78 V(vs.RHE)。PTPPCo/3D-G的E1/2为0.81 V(vs.RHE);PTPPCo/MWNT的E1/2为0.77 V(vs.RHE)。PTPPFe/3D-G和PTPPCo/3D-G的电子转移数分别为3.99和3.97(@0.5 V vs.RHE)。循环伏安5000圈测试以后,表明了PTPPFe/3D-G和PTPPCo/3D-G具有很好的耐久性。在酸性条件下PTPPFe/3D-G和PTPPCo/3D-G的E1/2分别为0.60 V和0.59 V(vs.RHE)。循环伏安5000圈测试以后,PTPPFe/3D-G和PTPPCo/3D-G半波电位分别负移了18.7m V和19.9 m V。40000 s的测试以后,PTPPFe/3D-G的电流密度损失为18.79%,而PTPPCo/3D-G在相同条件下的电流密度损失为25.73%。以聚丙烯腈(PAN)为碳源和氮源,模板剂采用纳米Zn O,将PAN与纳米Zn O的混合物预氧化,通过控制PAN与纳米Zn O的质量比,合成了三维氮掺杂石墨烯(3D-NG)。TEM测试结果表明,3D-NG具有多孔泡沫状结构,且孔径分布比较均匀。XPS结果表明,3D-NG主要包含吡啶氮和吡咯氮两种形式的氮,这两种形式的氮非常有利于氧还原反应。在碱性条件下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3D-NG的E1/2为0.81 V(vs.RHE),20 wt%Pt/C的E1/2为0.82V(vs.RHE)。3D-NG的电子转移数为3.98(@0.5 V vs.RHE)。循环伏安5000圈测试以后,3D-NG具有很好的耐久性。在酸性条件下3D-NG的E1/2为0.52 V(vs.RHE)。循环伏安5000圈测试以后,3D-NG半波电位负移了20 m V。40000 s的测试以后,3D-NG的电流密度损失为25.4%。以3D-NG为载体固载聚合卟啉铁(PTPPFe)以及聚合卟啉钴(PTPPCo)制备了PTPPFe/3D-NG以及PTPPCo/3D-NG催化剂,考察了反应温度以及反应物质量配比对上述两种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通过氧还原性能测试确定了其最佳制备工艺为:活化温度为600℃,PTPPM(M=Fe,Co)与3D-NG的质量比为1:1。TEM测试结果表明PTPPFe/3D-NG以及PTPPCo/3D-NG具有连续的泡沫状多孔结构,可以清晰地看出,PTPPFe以及PTPPCo在3D-NG表面分布均匀。Raman测试结果表明PTPPFe、PTPPCo均匀分布在3D-NG表面。XPS测试结果表明PTPPFe/3D-NG的活性中心是卟啉环中的Fe-N4在结构;PTPPCo/3D-NG的活性中心是卟啉环中的Co-N4在结构。使用旋转圆盘电极(RDE)方法对PTPPFe/3D-NG和PTPPCo/3D-NG催化剂的氧还原性能在碱性条件下以及酸性条件下进行测试,在碱性条件下的PTPPFe/3D-NG E1/2为0.82 V(vs.RHE),PTPPCo/3D-NG的E1/2为0.82 V(vs.RHE)。PTPPFe/3D-NG和PTPPCo/3D-NG的电子转移数分别为3.99和3.98(@0.5 V vs.RHE)。循环伏安5000圈测试以后,PTPPFe/3D-NG和PTPPCo/3D-NG具有很好的耐久性。在酸性条件下PTPPFe/3D-NG和PTPPCo/3D-NG的E1/2分别为0.63 V和0.59 V(vs.RHE)。循环伏安5000圈测试以后,PTPPFe/3D-NG半波电位负移了13.7 m V,PTPPCo/3D-NG半波电位负移了13.5 m V。40000 s的测试以后,PTPPFe/3D-NG的电流密度损失为17.79%,而PTPPCo/3D-NG在相同条件下的电流密度损失为14.4%。通过氧还原性能对比可以得到:以三维石墨烯为载体制备得到的PTPPM/3D-G(M=Fe,Co)催化剂电催化氧化原性能优于多壁纳米碳管为载体制备得到的PTPPM/MWNT催化剂;以三维氮掺杂石墨烯为载体制备得到的PTPPM/3D-NG(M=Fe,Co)催化剂电催化氧化原性能优于三维石墨烯为载体制备得到的PTPPM/3D-G催化剂;以聚合卟啉铁为前驱体制备得到的聚合卟啉铁催化剂电催化氧还原性能优于聚合卟啉钴催化剂。
其他文献
粮食干燥是粮食储藏前的重要环节,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合理的干燥方法,不仅能确保粮食的干燥品质,增加其附加值,同时也能延长粮食的储存期。粮食干燥是一项高能耗作业,传统的干燥方法是通过燃煤产生热量进行干燥。在当今节能环保的能源发展趋势下,研发高效节能的粮食干燥新技术,对降低干燥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为此,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高效热泵谷物干燥系统,并研制了与该系
叠层太阳电池,采用宽带隙顶电池结合窄带隙底电池,可减少高于带隙的高能量太阳光的热化损失,以及低于带隙的低能量太阳光不能被吸收的损失,提高电池光电转换效率(PCE)。近年来,以钙钛矿电池(PSC)为顶电池的叠层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快速提升,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具有低渗透阈值厚度的超薄银(Ag)薄膜,因具有低损伤、低成本制备、优异光电特性等优点,是半透明钙钛矿电池的优选透明电极。然而,超薄银电极近红外波
在传统的玻璃量器检定中,由人工采用衡量法对玻璃量器的容量进行检定。此方法易造成人为误差,不具有良好的重复性且需要手动记录天平质量和温度,出错风险大,测量效率和准确度较低,满足不了计量院对检定精度和效率的要求。随着计量院检定需求的不断增长,这种矛盾变得日益突出,实现玻璃量器的高精度、自动化检定意义深远。实现玻璃量器的自动化检定主要依靠机器视觉,即使用机器代替人眼来做测量和判断。目前国内外对于机器视觉
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保留了传统机械式变速器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优点,生产继承性好,操作简便,能显著降低驾驶员工作强度,提高汽车动力性和经济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分析轻型汽车自动变速器换挡规律,建立轻型汽车传动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选换挡控制策略,选取电控电动正交式选换挡执行机构布置方案,并对选换挡执行机构进行参数化设计,确定换挡电机主要技术参数。对换挡电机转子和定子主要结构参数进行设计计算,利用
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具有高比容量、高工作电压和结构易形成等优点被广泛用于锂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但是层状材料在电化学储能过程中面临结构不稳定和体积变化大等问题,导致较差的循环和倍率性能,使其离实际应用仍有一段距离。针对以上问题,本论文以富镍层状材料和P2型Na2/3(Ni1/3Mn2/3)O2层状材料为研究对象,围绕微/纳尺寸的设计和结构调控来改善其储能容量和循环稳定性。探讨材料结构和电化学
混凝作为常规水处理过程中重要的工艺,其核心技术是絮凝剂的开发,絮凝剂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水处理的效果。随着水源污染情况的不断复杂化和多样化,开发新型高效环保的絮凝剂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引入材料领域中的杂化合成方法,将有机和无机两种絮凝剂进行杂化制备,使有机相和无机相通过化学键结合,实现分子水平的复合,改变其结构和形貌特征,从而具有更好的絮凝效果。论文采用原位聚合法,将聚硅酸铝铁(PSAF)和二甲基二烯
根据城市交通拥堵的演化规律,往往起于交叉口或路段拥堵,扩散至片区拥堵,严重时还会引起城市大面积区域交通瘫痪。随着城市机动化加速,交通拥堵范围和时长不断增长,高峰时段片区拥堵现象已很常见。片区拥堵成为很多大中城市高峰时段的常态,应该引起交通行业管理部门重视。若要治理城市片区拥堵问题,对其客观预测是关键。本文借助出租车轨迹数据,面向经常出现三条及以上路段同时拥堵的路网区域,提出一种基于隐马尔科夫模型(
当前国内外对于高速列车转向架悬挂系统阻尼参数的设计,一直尚未给出可靠地解析设计方法,大都是利用车辆动力学仿真分析软件来优化和确定其参数值,然而该方法建模复杂,且设计前的各阻尼参数值是未知的,不利于转向架悬挂系统初始设计阶段对阻尼参数的调整和优化设计,同时,难以满足悬挂系统阻尼参数正向设计的要求。本文针对高速列车转向架悬挂系统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取得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如下:(1)基于对国内外
橄榄石型磷酸盐类正极材料LiMPO4(M=Fe、Mn)体积比能量和质量比能量相对较高,可大电流充放电、开路电压高且环境友好无污染、安全性好、价格低廉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主要采用共沉淀法和溶剂热法分别制备了碳酸锰MnCO3和磷酸锰乙二铵NMP(C2H8N2)两种前驱体,碳酸锂为锂源和磷酸氢二铵磷源,葡萄糖为碳源,通过机械活化辅助高温固相法制备复合材料LiMn0.8Fe0.2PO4。通过X射线衍
普通钢管混凝土存在的显著问题是核心混凝土硬化过程中产生的失水收缩现象,这极大减弱钢管混凝土组合构件的粘结性能,降低该种组合结构的可靠性和耐久性。钢渣具有一定的活性和硬度,由钢渣砂代替普通集料拌制成的钢渣混凝土,在抗压强度和耐久性方面表现优异,同时钢渣中含有较高的氧化镁和游离氧化钙,可使水泥浆体产生膨胀,这不仅弥补混凝土失水受缩的缺点,还可使钢渣混凝土与钢管产生自应力,从而有效改善该种组合构件界面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