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鸭疫里默氏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属黄杆菌科(Flavobacteriaceae)里默氏杆菌属(Riemerella),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有荚膜、无芽孢、无鞭毛,可引起鸭、鹅、火鸡及其它多种鸟类发生感染。主要感染8周龄以内的家鸭,引起鸭传染性浆膜炎,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特点。产生以心周炎、肝周炎以及气囊炎为主的病理变化。血清型多达21种,相互间缺乏有效的交叉免疫保护。不同血清型或即使同一血清型的不同菌株之间也可能存在较大的毒力变化。一旦鸭群感染此菌,便迅速流行,且很难根除。然而,除已被证实的毒力相关蛋白外膜蛋白A(outer membrane protein A,Omp A)、协同溶血素(cohemolysin protein,CAMP)、载铁体蛋白(siderophone protein,SIP)和Ton B-依赖性受体1(Ton B-dependent receptor 1,Tbd R1)外,关于RA致病的分子机制还知之甚少。本课题组前期从成都某养鸭场分离得到一株RA血清1型SC株,并与在重庆某鸭场分离的RA血清2型AF株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SC株RA能引起成年产蛋鸭发病甚至死亡而AF株不能,SC株感染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显著高于AF株感染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目前Gen Bank数据库中已经提交了9株RA全基因组序列,其中包括ATCC11845、RA-CH-1、RA-CH-2、DSM 15868、RAGD、RA-SG、CH3、17、153,这些数据对深入研究该致病菌的致病机制与免疫保护性抗原有很大的帮助。研究内容和结果:1、SC ideR与AF ideR基因存在差异根据RA SC和AF全基因组序列,设计一对铁吸收调节子基因(IRONdependent repressor and activator,ide R)引物,采用PCR扩增目的基因,经鉴定正确的产物克隆至p MD18-T载体,序列分析发现,两株菌的ide R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均为654 bp,编码217个氨基酸残基。两株菌的ide R基因的编码区存在41处碱基差异,其中6个碱基差异引起了4个氨基酸残基改变,导致蛋白质三级结构的变化。通过Gen Bank分析,AF株ide R序列与其登载的所有RA菌株完全相同,而SC株成为一个独立的分支。2、SC株与AF株RA菌体蛋白ELISA抗体存在差异SC株和AF株RA菌体超声破碎抗原间接ELISA能检测到同源菌株人工感染耐过鸭血清中的抗RA特异抗体。采取同源菌体吸附去除凝集抗体后,ELISA抗体效价下降13个滴度,而异源菌的菌体吸附后则抗体效价未发生变化。结果显示,SC株感染耐过鸭血清中ELISA抗体阳性率低,仅为42.9%,效价也较低,为1:20008000,而AF株感染耐过鸭血清中ELISA抗体阳性率高,达到83.3%且效价很高,一般为1:400016000。3 SC株与AF株RA菌体蛋白差异SC株和AF株菌体超声破碎上清,在SDS-PAGE及western blot分析时,共同显示出2处差异蛋白条带,即SC株约45 KDa及AF株40 KDa特有蛋白条带。质谱分析结果显示,AF差异免疫原性蛋白质为肽基脯氨酸顺反异构酶、假想蛋白、争光霉素C1B水解肽酶、2-型柠檬酸合成酶和4-羟基苯丙酮酸双加氧酶;SC差异免疫原性蛋白质为延伸因子Tu、谷氨酸脱氢酶和假想蛋白RAYM0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