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稻田综合种养是一种在水稻田种植水稻的同时养殖水产经济动物的高效生态农业模式。目前对于稻鱼种养、稻蟹种养、稻鸭种养、稻虾种养等都还不完善,有待进一步研究。特别对于稻虾种养,近年来由于其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因小龙虾食性杂、善掘洞、生长快等特点,其与水稻及其稻田环境的之间相互影响亟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通过2年的稻虾共作实地试验,设置了不同C/N投喂模式、水稻不同栽培密度的对比,采集了水稻不同生长时期的土壤、水体、陷阱上方水稻照片,结合小龙虾陷阱捕获量、水稻生长情况、小龙虾产量等,旨在回答以下问题:(1)小龙虾在稻田中是如何分布的?(2)影响小龙虾分布的因素?(3)小龙虾的活动对稻田环境造成了如何的影响?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结果。1.小龙虾在稻田中的活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水稻叶间间隙、水稻栽培密度、环沟设置、不同C/N饲料投喂等均会影响到小龙虾的活动。从小龙虾陷阱捕获量及实地统计可知:(1)小龙虾在稻田平台边缘捕获量显著高于稻田中间(P<0.05);(2)小龙虾的分布与水稻叶间空隙呈正相关;(3)水稻栽培密度32cmx16cm组小龙虾的陷阱捕获量显著低于水稻栽培密度32cmx24cm(P<0.05)和32cmx32cm(P<0.05);(4)投喂C/N为12组(饲料+麸皮组)小龙虾陷阱捕获量最高;(5)稻虾组(饲料)小龙虾洞穴数量显著高于稻虾组(饲料+麸皮)(P<0.05)和稻虾组(饲料+麸皮+糖)(P<0.05);(6)小龙虾产量以稻虾组(饲料+麸皮+糖)最高。2.小龙虾活动对稻田环境的影响稻虾共作既有利于土壤肥力提高,也需要进一步的改良。相较于水稻单作组,稻虾共作组降低了土壤紧实度。相较于试验初期,(1)稻虾组(饲料+麸皮+糖)土壤氨氮含量下降了35.52%,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2)稻虾共作土壤全磷下降量高于水稻单作;(3)各处理组的土壤有机质均呈上升趋势,稻虾共作组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幅高于水稻单作组;(4)各处理组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稻虾共作组土壤有机碳含量下降幅度高于水稻单作组;(5)各处理组土壤脲酶总体均呈下降趋势,其中稻虾组(饲料+麸皮)、稻虾组(饲料+麸皮+糖)均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6)饲料麸皮糖组的脱氢酶显著增加;(7)在实验结束时,稻虾组(饲料+麸皮+糖)的土壤碱性蛋白酶显著降低71.88%(P<0.05),饲料麸皮组的土壤纤维素酶显著增加22.59%(P<0.05)。稻虾共作具有减少环境污染的生态效应。各处理组水体指标(氨氮、硝态氮、硝态氮+亚硝态氮、总氮、总磷)总体上均呈现出起始浓度高,其后迅速下降,并趋于稳定的趋势,且各处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