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画的“遗忘”——中国汉文字从形到意念的延伸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love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每天都身处于二庞大的汉语言体系,汉字是人们交际及交流思想的辅助工具,也是语言书面化的体现者。汉字承载着历史的信息,经过时代的变迁,给设计带来新的信息。其内容多以象形为丰,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象形文字之一。 中国汉文字历经每个朝代观念的嬗变,在各个时期都与着当时的上层建筑和国家的阶级性紧密相连。文字也同样具有一定阶级性。 在汉文字发展的整个过程中,有两种相反的运动自始至终起着作用,推动着汉字向前发展,这两种运动就是简化和繁化。汉字的基本元素就是它的笔画,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汉字实现了由繁到简的演变,从结构出发到结构的消失,实现了笔画在构成形式上的简洁,逐渐走向意念的延伸。从汉字构成结构分析,有的字笔画结构几千年未变,有的变了,同样的结构表现不同的时代性。有的结构不变,但在每个时代体现不一样的意义。从最早的象形来理解,从传统架构中传达思想,中国汉文字笔画既是纯艺术中抽象的运用,也可以纳入到商业的设计理念中来。 从符号学的角度出发,我们确定出现了一些笔画被遗忘了的汉字。在广告设计中,我们应该掌握这种笔画遗忘的规律,更好的为艺术设计服务。如果说汉字文化有如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那么汉字艺术设计便是这棵大树生长出来的花朵、果实。从最初的符号、象形文字、到现在的文字的图形、符号抽象的视觉化,充分体现了社会经济、文化、艺术迅速发展的突变性。汉字艺术的实践与研究是如此的广泛,几乎每一个会拿笔的人都可以在其中挥舞尝试。然而汉字艺术设计作为一个整体概念有着丰富的蕴涵、开放性的内容、千变万化的设计语言与视觉形式。它为现代设计增添了新的艺术活力。
其他文献
所谓“DIY”是英文“do it yourself”的缩写,意思是自己动手制作。DIY满足了现代追求个性的年轻人的生活品位。这一风潮更在设计领域展现了其独特的风采。 DIY设计的兴起,
期刊
网络时代下的纸质媒介如何与互联网及多媒体技术和谐共处?作为信息传播的传统媒介,曾经为人类文化传播立下卓著功勋的纸张,是否将无法承受新时代信息泛滥的重压而淡出历史舞台?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