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庐断裂带苏皖段新构造活动规律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smbb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郯庐断裂带苏皖段在白垩纪伸展活动中表现为北北东走向的大型正断层。这些正断层在江苏段自东向西分别简称F1、F2、F3和F4断层,它们控制发育了北北东向展布的东地堑、西地堑及两者之间的地垒。东地堑内部还出现了一条北北东向的F5断层。对于郯庐断裂带江苏段的野外地质调查表明,活断层广泛出现,F2、F3与Fs活断层以逆冲活动为主,而F1断层北段则呈现为逆右行平移活动。通过擦痕反演应力场表明,这些活断层是在北东东—南西西向挤压作用下活动,与现今的应力状态相似。依据活断层切割的最新地层时代及光释光测年结果,表明F1断层北段最新活动时代为全新世,F4断层北段在第四纪以来发生过活动,而其南段在第四纪以来没有明显活动,江苏段其余活断层的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活断层位移数据及第四系沉积特征显示,在时间上晚更新世为较强活动期,而空间上F2与F5断层的活动强度最大。实地调查表明,F1、F2、F3及F4活断层多为白垩系地堑边界正断层直接复活成因,具有不均一分段活动的特点。倾向多变的F5活断层则是利用东地堑边界断层的同向或反向正断层复活。郯庐断裂带主干脆性正断层进入嘉山盆地后,转变为两条断层,进入合肥盆地东缘后转变为一条断层,向南沿大别造山带东缘延伸。野外地质调查表明,郯庐断裂带安徽段活断层也是广泛存在,自北向南分别沿着嘉山盆地的东、西边界、合肥盆地东界与大别造山带东界分布。它们自北向南由北北东走向转为北东走向,倾向上与早期盆缘正断层倾向一致。这些活断层以逆右行平移活动为主,但显示了逆冲分量随着断层倾角变小而增大的现象。依据一系列擦痕实测数据的反演,显示这些活断层活动时的区域应力状态为北东东—南西西向挤压,也与现代应力状态一致。依据多种现象综合分析,本文认为郯庐断裂带安徽段活断层的最新活动时代应为中更新世,从而该段没有强震记录或小震群集现象。本次工作表明,区内活断层主体上是早期盆缘正断层直接复活成因。由于其第四纪期间有限的累计垂直位移分量,并没有改变白垩一古近纪盆地发育阶段的地貌格局。
其他文献
进入21世纪后,为加快利用富饶的水能资源,较好满足与日俱增的刚性能源需求,国家正在建设一个个水利水电工程。大量的水利水电工程基本都会采用帷幕灌浆进行大坝基础处理,帷幕灌浆
滑坡是一种自然界中常见且具有严重影响的自然灾害,一旦发生变形破坏,造成的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而滑坡变形破坏后滑体的运动距离是直接反映其危险性的重要评估指标,是危险区划
举全区之力,破师资困境rn渔洋学区位于潜江之南,有1所镇直小学和4所中心小学,教师年龄两极分化严重,部分中心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堪忧,尤其是年龄偏大的教师.为此,我们通过
期刊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地下工程及隧道工程也随之进入飞速发展时期。在我国岩溶区及形式各样的卡斯特地貌分布较为广泛,岩溶区隧道地下工程开挖过程中时常会遇到规模较大
隧道窑是卫生洁具陶瓷生产的重要设备之一,其烧成质量将直接影响生产成本和效率。传统烧成质量主要通过人工经验来控制,而这种方式无法满足陶瓷工业生产的要求,主要因为着眼
近年来,MMORPG类游戏的发展如火如荼。在游戏行业里,人们一直在致力于开发更好的游戏产品,但这些工作往往都陷入技术的误区,产品不是围绕人来设计,这使得游戏出现了诸多影响玩家游
该文在大量阅读国内外金矿床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罗圈背--白云金成矿带内金矿床的研究程度及存在的问题,确定了研究目的及主攻方向.对矿矿带内金矿床的地质特征、
我国面临着严峻的社会老龄化问题,在2012年,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在已达到1.2亿;到2030年,预计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将达到18.2%左右,养老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磨边是瓷砖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序。现有的机械磨削的方式存在:能耗大、效率低、砂轮磨损大等缺点。超声辅助磨削加工,不仅能保留原有的磨削特性,还可以提高加工效率、降低